《哲學筆記:學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禮記》緇衣(四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6-10閱讀量:33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大臣不親,百姓不寧,則忠敬不足,而富貴已過也。大臣不治,而邇臣比①矣。故大臣不可不敬也,是民之表也。邇臣不可不慎也,是民之道也。君毋以小謀大,毋以遠言近,毋以內圖外,則大臣不怨,邇臣不疾,而遠臣不蔽矣。葉公之顧命②曰:‘毋以小謀敗大作,毋以嬖御人③疾莊后,毋以嬖御士疾莊士、大夫、卿士?!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俦龋核较孪嘤H。

       ?、陬櫭号R終前的遺書。

        ③嬖(bì)御人:愛妾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大臣不親,百姓不寧,則忠敬不足,而富貴已過也”,君臣如果不和睦,老百姓就不會安寧平靜,這是因為君臣之間的忠誠與尊敬不足,但是享受的富貴卻過度了?;ゾ捶侥芑?,才有可能和諧相處,如此的人際關系才是良好的,社會秩序才是良性的。

        “大臣不治,而邇臣比矣。故大臣不可不敬也,是民之表也”,如果大臣不理國政,近臣就可能會私下親近,結黨營私,所以不能不尊敬大臣,因為他們是百姓的表率。如果貪官盛行,我想夫子就算是圣人也無能為力??上У氖菤v朝歷代的貪官似乎很難杜絕,這不能不讓我們思考根源到底在什么地方。實際上,家天下決定了大臣們是打工的,無恒產(chǎn)當然也很難有恒心了。

        “君毋以小謀大,毋以遠言近,毋以內圖外,則大臣不怨,邇臣不疾,而遠臣不蔽矣”,這實際上是帝王之道了,不能和小臣議大事,不能與遠臣謀近事,不能和內臣謀外事,如此,大臣們無怨言,近臣無非議,遠臣無蒙蔽。和什么人談什么事,是領導藝術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