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禮記》中庸(一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4-07閱讀量:354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①。故君子慎其獨也。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,謂之中;發(fā)而皆中節(jié),謂之和。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。致中和,天下位焉,萬物育焉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微:細(xì)微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”,人的自然稟賦叫做“性”,順著本性行事叫做“道”,按照“道”的原則修養(yǎng)叫做“教”。

        “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”,道是片刻不能離身的,如果可以離身就不是道了。后面進行進一步的解釋:“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”,所以君子行事,即使在別人看不到或聽不到的時候,也謹(jǐn)慎、敬畏,稱之為慎獨。也就是“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”,再隱秘的事情也沒有不被人發(fā)現(xiàn)的,再細(xì)微的事情也沒有不被顯露出來的時候,所以君子在個人獨處的時候,也要謹(jǐn)慎警惕,不能離道而行,一切皆應(yīng)在道上。

        最后指出了道即“中和”,并且說明道:“喜怒哀樂之未發(fā),謂之中;發(fā)而皆中節(jié),謂之和”,喜怒哀樂不表現(xiàn)出來,不形于色,稱為“中”,表現(xiàn)得恰到好處,符合禮稱之為“和”。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達道也”, “中和”之道就是大道根本??偹惆杨}目點清楚了,中和之道為大道,為最高道德準(zhǔn)則。

        “致中和,天下位焉,萬物育焉”,達到中和境界,天下歸位,萬物繁榮,如此治世可成也,萬事萬物昌明也,當(dāng)然也就是大道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