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虞夏書》六章舜典(三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09閱讀量:614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帝曰:“夔!命汝典樂①,教胄子②,直而溫,寬而栗③,剛而無虐④,簡而無傲。詩言志,歌永言⑤,聲依永,律和聲。八音克諧,無相奪倫⑥,神人以和?!? 夔曰:“於⑦!予擊石拊石⑧,百獸率舞。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贅?樂官。

       ?、陔凶樱何闯赡甑娜?。

        ③栗:恭謹(jǐn)。

       ?、軣o:不要。

        ⑤永:詠,意思是吟唱。

       ?、迠Z:失去。倫:次序,這里指和諧。

       ?、哽叮菏前?,好吧。

       ?、噢裕狠p輕敲擊。石:石磬,古代的一種樂器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詩歌、音樂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,對其的使用由來已久。言傳不如身教,身教不如境教,而境教非常需要場景,需要音樂、詩歌等藝術(shù)形式的加持,人的情感與情緒往往在音樂的藝術(shù)形式中發(fā)生巨大變化。

        “教胄子,直而溫,寬而栗,剛而無虐,簡而無傲”,舜任命夔為樂官,教導(dǎo)年輕人正直、溫和、寬厚,并且恭謹(jǐn),剛強(qiáng)但不暴虐,簡約而不驕傲,恰到好處,適度為上,這也是樂官的工作內(nèi)容。舜給出了教育年輕人的標(biāo)準(zhǔn),養(yǎng)兒不教如養(yǎng)豬?!霸娧灾?,歌永言,聲依永,律和聲”,用詩來表達(dá)志向,用歌曲來表達(dá)情感,唱得要有感情,還要符合音律,神以人和,讓天地之人聽了感到和諧、愉悅。

        倡導(dǎo)教化之功一直以來是我們的傳統(tǒng),很多方法、道理延續(xù)到今天也不奇怪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