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商書》二十九章西伯戡黎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19閱讀量:62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西伯既戡黎①,祖伊恐,奔告于王。曰:“天子!天既訖②我殷命。格人元龜 ③,罔敢知吉。非先王不相④我后人,惟王淫戲用自絕。故天棄我,不有康食⑤。不虞天性⑥,不迪率典⑦。今我民罔弗欲喪,曰:‘天曷易不降威?’大命不摯⑧,今王其如臺?”

        王曰:“嗚呼!我生不有命在天?”

        祖伊反曰:“嗚呼!乃罪多參在上⑨,乃⑩能責命于天?殷之即喪,指乃功?,不無戮?于爾邦!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傥鞑褐钢芪耐酢?保簯?zhàn)勝。黎:殷王朝的屬國,在今天山西長治境內。全篇記述周文王戰(zhàn)勝黎國之后,殷朝賢臣祖伊為殷朝安危擔憂,向殷紂王進諫,規(guī)勸他改弦更張,但遭到了紂王的拒絕。

       ?、谟櫍褐?。

       ?、鄹袢耍耗苤斓丶獌吹娜?。元龜:大龜,用于占卜的工具(周時劃分卜和筮兩種。卜,是以龜殼為工具,稱為龜卜。筮,以蓍草為工具筮占)。

        ④相:幫助,輔佐。

       ?、菘凳常喊簿语嬍场?/p>

       ?、抻荩憾?,猜測。天性:指上天的性情。

       ?、叩希河?,遵循。率典:常法。率,法。典,常。

        ⑧大命:指天命。不摯:不再。

        ⑨參:到。上:指上天。

       ?、饽耍弘y道。

        ?指乃功:這句話是說從他做的事情上就可以看得出來。指,通“視”。乃,他。功,事、政事。

        ?戮:殺,消滅。爾邦:指周國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祖伊作為賢臣,已經(jīng)盡力了,但其實并沒有多大作用。一個國家命系一人,國君明則國明,國君昏則國昏,如此賢臣起的作用也就有限。就紂王來講,曾經(jīng)也是文治武功,但后面自負了,驕奢淫逸。這也說明一個問題,人是會變化的,明君未必一直明,昏君未必一直昏,這才是本質。

        祖伊進諫道:“非非先王不相我后人,惟王淫戲用自絕”,并非成湯先王不保佑我們,而是因為你沉迷于酒樂之中,自絕于先王,所以天棄我商朝,“不有康食”,不讓我們安寧,社會動亂也是天意。

        “不虞天性,不迪率典”,講的是紂王不了解上天的脾氣是無常的,因為王不遵守法典,如此國家滅亡也就再正常不過了。有德天會佑之,無德天必譴之,但紂王還是比較驕傲的:“我生不有命在天?”我命由我不由天,老百姓能把我如何?這確實是很多君王的真實想法,認為百姓雖眾,烏合眾者爾,再加上有國家機器,也就沒了敬畏百姓之心?;杈话愣歼@樣想,但不是不報,時機未到,如此的國君,國家最后無一幸免,只是時間長短而已。

        “乃能責命于天”,祖伊認為也不能責備上天,是因為紂王干了太多錯事,才遭此報應。這里就有了我們今天的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的思想,天意其實來自民意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