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虞夏書》十四章五子之歌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10閱讀量:575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太康尸①位,以逸豫滅厥德,黎民咸貳②,乃盤游無度,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③。有窮④后羿因民弗忍,距于河,厥弟五人御⑤其母以從,徯于洛之汭⑥。五子咸怨,述⑦大禹之戒以作歌。

        其一曰:“皇祖有訓,民可近,不可下⑧。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⑨。予視天下,愚夫愚婦一⑩能勝予。一人三失,怨豈在明?不見是圖?。予臨兆民,懔乎若朽索之馭?六馬,為人上者,奈何不敬??”

        其二曰:“訓有之,內(nèi)作色荒?,外作禽荒?。甘酒嗜音?,峻宇雕?墻。有一于此,未或?不亡?!?/p>

        其三曰:“惟?彼陶唐,有此冀方?。今失厥道?,亂其紀綱,乃厎滅亡??!?/p>

        其四曰:“明明我祖,萬邦?之君。有典有則,貽?厥子孫。關石和鈞,王府則有??;膲嬝示w,覆?宗絕祀!”

        其五曰:“嗚呼曷歸??予懷之悲。萬姓仇予,予將疇?依?郁陶?乎予心,顏厚有忸怩?。弗慎厥德,雖悔可追??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偬担合膯⒌膬鹤?。尸:鬼神的代表。

       ?、谠ィ簶?。貳:貳心,通作二心。

        ③盤:這里為享樂的意思。游:游逸,閑適。畋(tián):田獵。洛之表:指洛水的南面。十旬:百天。反:作“返”。

       ?、苡懈F:古時的國名,位于東方。

        ⑤厥:其。御:侍奉,服侍。

       ?、迯校旱却I:河水的轉彎處,這里是指洛水的轉彎處。

       ?、呤觯鹤肥?。

       ?、嗷首妫捍复笥?,太康及其五子的祖父,啟的父親,夏王朝的實際建立者。訓:訓誡。近:親近。下:卑微,卑下,引申為疏遠。

       ?、崦裎┌畋?,本固邦寧:蔡沈有言,“且民者國之本,本固而后國安”。

        ⑩予:大禹自稱。一:都,全部。

        ?三失:三是一個虛指,代表多的意思。明:彰顯。見:顯現(xiàn)。圖:意圖。

        ?臨:面臨。懔:畏懼,害怕,恐懼。朽索:腐爛的繩索。馭:駕馭,指揮。

        ?敬:謹慎,小心。

        ?色荒:沉迷于女色。色:指女色。荒:迷惑、誘惑。

        ?禽荒:指沉溺于游獵。

        ?甘酒嗜音:意為愛好音樂和美酒,不知道滿足,毫無節(jié)制。甘、嗜,均為愛好、嗜好之意。

        ?峻:高,大。宇:棟宇。雕:修飾,繪飾。

        ?未或:沒有不。或:有。

        ?惟:發(fā)語詞,沒有意義。

        ?冀方:即古代冀州。

        ?道:天道,大道。

        ?滅亡:這里指夏桀時夏朝的滅亡。不過,史學家對此觀點有異議,認為在此應指“太康失國”一事。

        ?我祖:指大禹。萬邦:泛指天下諸侯國。

        ?典:章法,法典。則:法則。貽:遺留。

        ?關石和鈞,王府則有:指關征和賦稅計算平均,王府則實有,引申為讓關門通暢,民眾平和。

        ?荒:荒廢。墜:墜落。緒:前人的功績。覆:覆滅

        ?曷歸:歸向何方的意思。曷:何。

        ?萬姓:此處泛指天下百姓。仇:怨。疇:誰。

        ?郁陶:憂愁,哀思,悲苦。

        ?顏厚:羞愧之色。忸怩:內(nèi)疚之心。

        ?追:補救,營救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太康尸位,以逸豫滅厥德,黎民咸貳,乃盤游無度,畋于有洛之表,十旬弗反”,太康作為天子,不理政務,貪圖享樂,喪失品德,老百姓當然紛紛背叛他,但他仍是沉迷于游樂之中,沒有節(jié)度,在洛水之南打獵一百天沒有返回,玩得很嗨,沒有時間管國家,當然也更不會關心百姓。如此,靠明君治國,難免會發(fā)生此類事件,但是這種情況下,一般會群起而推翻之。相傳太康的五個弟弟分別從五個方面指出太康的問題,并且形成了歌曲傳唱,實際上是從五個方面告誡君王應該注意什么,應該如何行事。

        第一,“民惟邦本,本固邦寧”。百姓是一個國家的根本,百姓穩(wěn)了,國家也就會安寧,所以一定要敬畏百姓?!般梁跞粜嗨髦S六馬”,統(tǒng)御百姓就像用一條腐朽的繩子去駕馭六匹馬時那樣小心翼翼,只有這樣恭敬對待百姓,才能為君。

        第二,“訓有之,內(nèi)作色荒,外作禽荒”。要節(jié)欲、節(jié)省,對內(nèi)沉迷聲色,對外沉迷游獵,追求美酒和舞樂,國家必然滅亡。

        第三,“今失厥道,亂其紀綱,乃厎滅亡”。要遵循堯留下的治國之道,否則國也會滅亡。

        第四,“關石和鈞,王府則有”。遵守先祖大禹留下的典章、法度,關征與賦稅計算平均,王府財實有,民眾平和。

        第五,“弗慎厥德,雖悔可追”。不保有大禹的品德,即使后悔也無濟于事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