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是故先王之孝也,色不忘乎目,聲不絕乎耳,心志嗜欲不忘乎心。致愛則存,致愨①則著,著存不忘乎心,夫安得不敬乎!
注釋
①愨(què):恭謹?shù)囊馑肌?/p>
馬瑞光曰
“是故先王之孝也,色不忘乎目,聲不絕乎耳,心志嗜欲不忘乎心”,在講何為孝,而且把先王搬出來,算是定了一個標準。先王如此,更何況普通百姓呢?更要以身踐行,如此,也就形成了我們的行為約束,逐漸形成一種習慣。
先王對親人的孝順是先祖的容貌總在眼前,無法忘記,先祖的聲音總在耳邊不會斷絕,先祖的心志及愛好心里常記。這本為人之常情,如果非要求大家比賽“孝”,味道就變了。
“致愛則存,致愨則著,著存不忘乎心,夫安得不敬乎!”愛自己親人,親人就永遠活在你的心中,對親人恭敬,親人就會出現(xiàn)在眼前,銘記在心中,又怎么會對他們不敬呢?祭祀親人本身也是一種自己對自己的愛,只是親人在世的時候,親人的敬愛有加更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