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大夫吊①,當事而至,則辭焉。吊于人,是日不樂。婦人不越疆而吊人。行吊之日,不飲酒食肉焉。吊于葬者,必執(zhí)引②。若從柩,及壙③,皆執(zhí)紼④。
喪⑤,公吊之,必有拜者,雖朋友、州里⑥、舍人⑦可也。吊曰:“寡君承事⑧?!?主人曰:“臨?!本鲨延诼?,必使人吊之。
大夫之喪,庶子不受吊。
注釋
①大夫吊:指大夫來吊唁。
?、谝褐咐`車的繩子。
?、蹓?kuàng):墳墓。
?、芙E(fú):下葬時拉棺材入穴的繩子。
?、輪剩褐杆涝谕獾?,沒有親人在身邊的喪事。
⑥州里:這里同指在異地的老鄉(xiāng)。
?、呱崛耍核勒呱耙黄鹁幼≡诩疑嶂械娜?。
⑧承事:找點活干,這里指幫忙操辦喪事。
馬瑞光曰
“大夫吊,當事而至,則辭焉”,如果大夫前來吊唁,主人正好忙于相關事務,不能去迎接,應該讓引路的人把事情講清楚,免得失禮。安排上細致入微,禮儀周到,不愧為禮儀之邦。
“吊于人,是日不樂”,在吊唁那天不能有音樂,不可以慶祝,表示對逝者的尊重。同時,“行吊之日,不飲酒食肉焉”,在吊唁當日不應該飲酒吃肉。這一點與現在的葬禮還是有一些區(qū)別的,基本的邏輯是葬禮上以悲傷氣氛為主基調,不能夠有快樂與慶祝的因素。逝世對親人來說不是一件好事,哪怕逝者長壽,是所謂的喜喪,因此葬禮的氛圍應是悲傷、莊重的。
同時,平民、大夫、國君的葬禮有不同的標準。這里,人和人的等級觀念較為明顯,長幼有別也比較突出?!按蠓蛑畣剩硬皇艿酢?,如果大夫去世,他的葬禮上,大夫的庶子不可以用主人的身份感謝吊唁的人,這應該是長子的 “專利”。封建社會的人認為等級有別,長幼有序,從來就沒有什么平等的邏輯,更多講的還是秩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