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禮記》曲禮·曲禮上(九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3閱讀量:857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登城不指,城上不呼。將適舍,求毋固①。將上堂,聲必揚。戶外有二屨②,言聞則入,言不聞則不入③。將入戶,視必下④。入戶奉扃⑤,視瞻毋回;戶開亦開,戶闔亦闔:有后入者,闔而勿遂。毋踐屨,毋踖⑥席,摳衣趨隅,必慎唯諾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固:平時固有的樣子。

        ②戶外有二屨(jù):古人在去別人家做客入室之前,要將鞋子脫在室外。若室外有兩雙鞋,則說明室內(nèi)有兩個人或三個人,因為長者可以將鞋子放在室內(nèi)。

       ?、垩月剟t入,言不聞則不入:若在外面的人聽到屋內(nèi)人說話,那么可以進入室內(nèi);若沒有聽到室內(nèi)人說話,那么室內(nèi)人很可能在商量一些秘密的事情,就不要進去打擾。

       ?、芤暠叵拢貉劬σ蛳驴?,以免看見他人隱秘之事。

       ?、莘铎?jiōng):形容雙手好像舉著門閂的樣子。這里是表示恭敬與謙卑的意思。扃,門閂、門杠,是關閉大門用的橫木。

        ⑥踖(jí):踩,踩踏。古人入席的時候是有次序之分的,要從席子的后方走上去坐下,而不能從席子的前面走上去,否則就犯了踏席的錯誤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登城不指,城上不呼”,登上城墻不指手畫腳,也不大呼小叫。這好像缺乏些英雄氣概,應該指點江山才對,如此看來,內(nèi)斂的氣質也就此形成了,尤其是身處順境的時候,似乎更應低調(diào)才合適。

        “將適舍,求毋固。將上堂,聲必揚”,去住賓館酒店也要注意,不可像家里一樣隨便,即將進入別人的房屋,應該發(fā)出聲音讓別人知道。想起小時候在農(nóng)村爺爺進人門前都會咳嗽一聲,人未到,聲要先到。這種禮儀深刻影響了我們每一個人。

        “將入戶,視必下”,進入別人的屋子,眼睛要向下看。既是一種尊重,又是一種客氣,免得別人有什么不方便的被自己看到。沒有規(guī)矩,不成方圓,我們幾千年的文化源遠流長。只要是規(guī)矩,就有一定的束縛,所謂的人性如何適合是關鍵。

        “毋踐屨,毋踖席,摳衣趨隅,必慎唯諾”,進入人家的屋子,不要踩到別人的鞋,不要從人的前面入席,謹慎交流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