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“嗚呼!孺子①王矣,繼自今我其立政。立事、準人、牧夫。我其克灼知厥若②,丕乃俾亂③,相我受民,和我庶獄庶慎。時則勿有間④之,自一話一言。我則末惟成德之彥⑤,以乂我受民。
“嗚呼!予旦已受人之徽言⑥,咸告⑦孺子王矣!繼自今文子文孫,其勿誤于庶獄庶慎⑧,惟正是乂⑨之。
“自古商人,亦越我周文王立政,立事、牧夫、準人。則克宅⑩之,克由繹?之,茲乃?俾乂。國則罔有立政,用憸人?,不訓于德,是罔顯在厥世。繼自今立政,其勿以憸人,其惟吉士,用勱相?我國家。
“今文子文孫,孺子王矣。其勿誤于庶獄,惟有司之牧夫。其克詰爾戎兵?,以陟禹之跡?,方行?天下,至于海表,罔有不服。以覲文王之耿?光,以揚武王之大烈。
“嗚呼!繼自今后王立政,其惟克用常人?。”
周公若曰:“太史、司寇蘇公?,式敬爾由?獄,以長我王國。茲式有?慎,以列用中?罰?!?/p>
注釋
?、偃孀樱洪L輩對年幼的晚輩的稱呼,此處指成王。
②灼:明。厥若:代詞,指上文立事、準人、牧夫。
?、圪拢菏?。亂:治。
?、軙r:通“是”。勿:不。間:代替。
?、菽航K,此處當譯為“始終”。成德:指具備九德。彥:有才有德的人。
?、藁昭裕好姥?。
⑦咸告:全都告訴。
?、嗾`:自誤,意指自作主張包辦代替而產生的錯誤。庶獄庶慎:謂對眾多獄事要慎重。
⑨惟:只。正:官長。乂:治。
?、庹嚎疾?。
?由繹:曾運乾認為是雙聲詞,猶言籌著審慎,大意是反復考慮,十分慎重。
?茲乃:這樣。
?憸(xiān)人:貪利之人。
?勱(mài):勉力。相:幫助。
?詰:責問。戎兵:軍隊方面的事。
?陟禹之跡:意言循禹之跡。陟,升。
?方行:遍行。方,旁。
?覲:見。耿:光明。
?常人:吉士賢人。
?司寇:官名,負責司法事務,即上文“準人”。蘇公:即蘇忿生。
?式:用。由:楊筠如說:“‘由’讀為‘修’,《廣雅》‘修,治也’?!?/p>
?茲:這。式:法式,榜樣。有:通“又”。
?列:布。中:符合,適當。
馬瑞光曰
這是《尚書》最后一節(jié)的內容,基本上是告誡君王如何統(tǒng)治國家,治理人民,執(zhí)行法度,成為一代明君,啟用賢臣。說明了明君的重要性,賢臣的必要性,基本上“以人為核心”。這就有一個前提——人人可以成為賢人,所有君王都可能成為圣賢,歷史上也確實出現了很多明君,但可惜的是昏君也不少。復雜之處在于明君與昏君并無絕對的界限,轉化好像也不困難。很多人還是在尋求外力的護佑,實際上自己的內驅與反思才是根本。
周公對成王繼續(xù)給出建議:“立事、準人、牧夫”,稱王以后要任命官員,選賢任能,主要是處理政務的官員、司法官員、管理人民的官員,具體事情由這些人去處理。作為君王,“時則勿有間之,自一話一言”,不要去干涉官員們的行為,也不要講什么,最后能成就他們的美德,并且可以涌現一批德才兼?zhèn)涞娜?。當然,前提是臣員一定是賢能之人。
“繼自今立政,其勿以憸人,其惟吉士,用勱相我國家”,進一步強調,君主任命官員一定要任用賢良,不要任用奸佞小人,這樣才能造福老百姓。這種思想也深刻影響了如今的我們。接下來進一步強調,“嗚呼!繼自今后王立政,其惟克用常人”,即位的君主一定要任用賢明官員。問題是如何判斷這個官員是否賢明,人性的穩(wěn)定與多變共存,讓這件事變得更加不易了。
最后,周公總結道:“茲式有慎,以列用中罰”,要慎罰,適當進行處罰,寬仁為本。這也成為儒家一直倡導的思想,而這本身就可能是對于“刑罰”的干涉,因為嚴罰是過了,慎罰是不及,恰當的做法應該是依律而行,無所謂“慎與嚴”。思想上可以“慎”,但這在行為上并不好操作。這或許是儒家與法家的不同,但恰恰又是相同的地方,儒表法里也就成為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