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周公若曰:“君奭①,弗吊②,天降喪于殷,殷既墜厥命。我有周既受,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③。若天棐忱④,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于不祥⑤。嗚呼!君已曰時我⑥。我亦不敢寧于上帝命,弗永遠念天威。越我民罔尤違⑦,惟人。在我后嗣子孫,大弗克恭上下⑧,遏佚前人光⑨在家,不知天命不易。天難諶⑩,乃其墜命,弗克經(jīng)歷,嗣前人恭明德?。在今予小子旦非克有正?,迪惟前人光,施于我沖子。又曰:‘天不可信,我道惟寧王德延,天不庸釋于?文王受命?!?/p>
注釋
?、倬鹤鸱Q。奭(shì):人名,即召公奭。
?、诟サ酰翰簧?。弗,不。吊,善。
?、圬剩褐甘敬~,這個?;夯鶚I(yè)。孚:符。休:美。
?、苋簦赫Z首助詞,無義。棐:輔助。忱:誠。
⑤祥:長久。孫星衍說:“‘祥’與‘榮’俱以‘羊’為聲?!椤唷馈病!侗P庚》: ‘丕乃察降不祥?!?lt; 熹平石經(jīng) >:‘不永?!?/p>
⑥君:指召公奭。已:表示過去的時態(tài)副詞。時我:意思是我能擔當起治國的重任。時,通“是”。
?、哓瑁簾o。尤違:怨恨。
?、嗌舷拢荷现柑欤轮傅?。
⑨遏:絕。佚:棄。光:光榮的傳統(tǒng)。
⑩諶(chén):誠,信。
?“乃其墜命”三句:此處語倒,應作“弗克經(jīng)歷,嗣前人恭明德,乃其墜命”。歷,久。
?正:表率。
?庸:用。釋:棄。
馬瑞光曰
“我有周既受,我不敢知曰厥基永孚于休”,我們實施行德政,如此才贏得天下,但我不敢確定我們的未來是否一直美好。未來充滿變數(shù)。緊接著又講出 “若天棐忱,我亦不敢知曰其終出于不祥”,即使上天支持我們,也未必就一直美好,不會不祥。如此看來,天意只是一方面,并非全部。
后面終于點題了:“越我民罔尤違,惟人”,雖然現(xiàn)在我們的民眾沒有什么不滿與怨言,但是也難講啊,因為事在人為。也就是講天意雖難違,但也可能人定勝天,如此看來,天時不如地利,地利不如人和。
最后的結論也就再清楚不過了:“天難諶,乃其墜命,弗克經(jīng)歷,嗣前人恭明德”,天命不一定是可信的,如果不能“恭明德”,也就是繼承前人之德,可能會失掉上天賜予的天命。所以遵循前人大德,遵守道統(tǒng),很多事情就會自然發(fā)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