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禮記》曲禮·曲禮下(九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8閱讀量:43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士有獻(xiàn)于國君,他日君問之曰:“安①取彼?”再拜稽首而后對。大夫私行② 出疆,必請,反必有獻(xiàn)。士私行出疆,必請,反必告。君勞之則拜。問其行,拜而后對。

        國君去其國,止③之曰:“奈何去社稷也?”大夫,曰:“奈何去宗廟也?” 士,曰:“奈何去墳?zāi)挂?”國君死④社稷,大夫死眾⑤,士死制⑥。

        君天下曰“天子”。朝諸侯、分職、授政、任功,曰“予一人”。踐阼⑦,臨祭祀,內(nèi)事⑧曰“孝王某”,外事⑨曰“嗣王某”。臨諸侯,畛⑩于鬼神,曰“有天王某甫?。崩,曰“天王崩”。復(fù),曰“天子復(fù)矣”。告喪,曰“天王登假?”。措之廟,立之主,曰“帝”。天子未除喪,曰“予小子”。生名之,死亦名之。

        天子有后,有夫人,有世婦,有嬪,有妻,有妾。天子建天官,先六“大”?,曰大宰、大宗、大史、大祝、大士、大卜,典司六典。天子之五官,曰司徒、司馬、司空、司士、司寇,典司五眾?。天子之六府,曰司土、司木、司水、司草、司器、司貨,典司六職?。天子之六工,曰土工、金工、石工、木工、獸工、草工,典制六材?。

        五官?致貢曰“享”。五官之長曰“伯”,是職方。其擯?于天子也,曰“天子之吏”。天子同姓謂之“伯父”,異姓謂之“伯舅”。自稱于諸侯曰“天子之老”,于外?曰“公”,于其國曰“君”。九州之長入天子之國曰“牧?”。天子同姓謂之“叔父”,異姓謂之“叔舅”,于外曰“侯”,于其國曰“君”。其在東夷、北狄、西戎、南蠻,雖大曰“子”。于內(nèi)自稱曰“不榖”,于外自稱曰“王老”。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國曰“某人”,于外曰“子”,自稱曰“孤”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贊桑核蓦s生的地方,這里指行獵的圍場。

       ?、谘谌海鹤凡冻扇旱囊矮F。

       ?、埯?mí)卵:是指鳥類動物的卵和幼獸。

        ④不祭肺:不殺生祭祀。

        ⑤縣:通“懸”,指懸掛鐘等樂器。

       ?、迾罚貉葑鄻非?。

       ?、哂瘢褐纲N身戴著的玉質(zhì)配飾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國君春田不圍澤,大夫不掩群,士不取麛卵”,君王在春天打獵的時候,不會把獵場全部圍起來,大夫也不會追捕成群的野獸,士人也不能獵殺幼獸,掏取鳥的卵。一年之計在于春,讓動物有休養(yǎng)生息的機(jī)會,不可竭澤而漁,要留有余地,符合天時。這種遵循天時天道的思想在儒家學(xué)說中比較普遍,有一種樸素的天人合一的思想,天命不可違,人意需與天意合才能掌握大道,不可逆天行事。

        如果遇上“歲兇,年谷不登”,“君膳不祭肺,馬不食谷,馳道不除,祭事不縣,大夫不食粱,士飲酒不樂”。如果遇到災(zāi)荒年,莊稼收成不好,君王不能殺生祭祀,馬匹不能用谷物喂養(yǎng),不再修路,祭祀時不再演奏樂器,大夫也不吃稻粱,士人不飲酒作樂。有點兒與民同苦、共渡難關(guān)的味道。如果所有的君王能這樣為民著想,也就不會有“朱門酒肉臭,路有凍死骨”了。禮法本身驅(qū)動向善,關(guān)鍵是實際執(zhí)行的情況未必如此,很多時候我們還是低估了人性的善變,更是忽視了封建社會人們思想的局限性,與民共渡難關(guān),但還是不會與民相同,百姓就是百姓,大夫就是大夫。

        “君無故玉不去身。大夫無故不徹縣。士無故不徹琴瑟”,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,君王身上的玉不離身,大夫不會撤掉家中的鐘磬,士人也不會撤去家中擺放的琴瑟。這是一種穩(wěn)定,也是一種標(biāo)志。有規(guī)制可循,人們總會踏實一些,雖然不一定合理與方便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