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商書》十六章仲虺之誥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11閱讀量:667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“夏王有罪,矯①誣上天,以布命于下。帝用不臧②,式③商受命,用爽④ 厥師。簡⑤賢附⑥勢,實繁⑦有徒⑧。肇⑨我邦于有夏,若苗之有莠⑩,若粟之有秕?。小大戰(zhàn)戰(zhàn)?,罔不懼于非辜。矧?予之德?,言足聽聞。惟王不邇?聲色,不殖?貨利。德懋?懋官,功懋懋賞。用人惟已,改過不吝?。克?寬克仁,彰?信兆民。乃葛?伯仇?餉?,初征自葛,東征西夷?怨,南征北狄?怨,曰: ‘奚?獨后予?’攸?徂?之民,室家相慶,曰:‘徯?予后,后來其蘇?。’民之戴商,厥惟舊?哉!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俪C:假托、詐稱之意。

       ?、陉埃荷?,這里引申為喜歡。

       ?、凼剑和ā霸嚒?,為使用之意。

       ?、芩簽槊靼住⒚髦侵?。

        ⑤簡:略,為怠慢、倨傲之意。

       ?、薷剑簽橐腊?、依附之意。

       ?、叻保簽楸姸嘀?。

       ?、嗤剑簽橥近h,同一類或同一派別的人之意。

       ?、嵴兀簽殚_始、最初之意。

       ?、廨簽橐安葜?。

        ?秕(bǐ):為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之意。

        ?戰(zhàn):為恐懼害怕之意。

        ?矧:為況且之意。

        ?德:為品德、品行之意。

        ?邇:為“近”之意。

        ?殖:為經(jīng)營,從事買賣活動之意。

        ?懋:勉也,為勉勵之意。

        ?吝(lìn):為悔恨、遺憾之意。

        ?克:這里用為“能”之意。

        ?彰(zhāng):為顯明、顯著之意。

        ?葛:古國名,夏末商初時的一個國家。葛伯:乃葛國國君。

        ?仇(chóu):為仇恨之意。

        ?餉(xiǎng):招待、供給或提供吃喝的東西。

        ?夷:即我國古代對東部各民族的統(tǒng)稱。

        ?狄(dí):本義是指中國古代民族名,分赤狄、白狄、長狄諸部各有支系。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,通稱為北狄。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國中原人對北方各民族的泛稱。

        ?奚(xī):這里用為代詞,相當(dāng)于“胡”“何”,表示何、為什么之意。

        ?攸(yōu):這里用為助詞,放在動詞之前,構(gòu)成名詞性詞組,相當(dāng)于“所”之意。

        ?徂:前往。

        ?徯:等待之意。

        ?蘇:為更生之意。

        ?舊:通“久”。這里用為長久之意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這是商湯在滅掉夏桀之后寫的一篇誥文,昭告天下商代夏的必然性,所以更多講的是夏桀的暴君本色與罪孽,以及商湯是如何受到人們的愛戴。商湯認(rèn)為自己滅夏是奉天命而為,符合天意,順應(yīng)規(guī)律。

        “夏王有罪,矯誣上天,以布命于下”,夏王有罪,假借上天旨意,欺瞞人民,基本上把夏王否定了。

        接下來就是講受命于天的商是如何優(yōu)秀了,進(jìn)行了總結(jié),商代夏自然是天意了?!拔┩醪贿兟暽?,不殖貨利。德懋懋官,功懋懋賞。用人惟已,改過不吝??藢捒巳?,彰信兆民”,只要你不近女色,不貪財,德行高的授予高官,功勞大的給予賞賜,采納別人意見,就像自己的意見一樣,寬大仁慈,取信于億萬百姓,如此自然會商代夏朝,百姓會歡迎你的到來。再一次說明仁德才是君王的根本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