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虞夏書》四章舜典(一)

      更新時(shí)間:2024-12-09閱讀量:51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正月上日①,受終于文祖②。在璇璣玉衡③,以齊七政④。肆類于上帝⑤,禋于六宗⑥,望于山川⑦,遍于群神。輯五瑞⑧。既月乃日⑨,覲四岳群牧⑩,班瑞于群后?。

        歲二月,東巡守,至于岱宗?,柴?,望秩于山川?。肆覲東后?,協(xié)時(shí)月正日?,同律度量衡?。修五禮、五玉、三帛、二生、一死?贄。如五器?,卒乃復(fù)?。

        五月南巡守,至于南岳,如岱禮。八月西巡守,至于西岳,如初。十有一月朔巡守,至于北岳,如西禮。歸,格于藝祖?,用特?。

        五載一巡守,群后四朝。敷奏以言?,明試以功,車服以庸?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上日:吉利的日子。

       ?、诮K:這里指堯退下帝位。文祖:堯太祖的宗廟。

       ?、墼冢河^察。璇璣玉衡:指北斗七星。

       ?、荦R:排列。七政:指日、月和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星。

       ?、菟粒河谑恰n悾阂环N祭祀禮節(jié),這里指向上天報(bào)告繼承帝位。

       ?、薜?yīn):祭祀。六宗:指天、地和春、夏、秋、冬四時(shí)。

       ?、咄杭漓胱嫔酱ǖ膬x式。

       ?、噍嫞菏占蹟?。五瑞:五種等級(jí)的玉器,諸侯用來(lái)作為信符。

        ⑨既月乃日:挑選吉利的月份、日子。

        ⑩覲(jìn):朝見(jiàn)天子。牧:官員。

        ?班:頒,分發(fā)。后:指諸侯國(guó)君。

        ?岱宗:東岳泰山。

        ?柴:祭天的禮儀。

        ?秩:次序,依次。

        ?東后:東方諸侯國(guó)君。

        ?協(xié):合。時(shí):春夏秋冬四時(shí)。正:確定。

        ?同:統(tǒng)一。律:音律。度:丈尺。量:斗斛。衡:斤兩。

        ?五禮;指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五等禮節(jié)。五玉:即前面說(shuō)的“五瑞”。三帛:三種不同顏色的絲織品,用于墊玉。二生;活羊羔和活雁。一死:一只死野雞。

        ?如:而。五器:指五玉。

        ?卒:指禮儀完畢。乃:然后。復(fù):歸還。

        ?格:到,至。藝祖:文祖,即堯太祖的宗廟。

        ?特:一頭公牛。

        ?敷:普遍。

        ?庸:功勞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這一段主要記錄的是舜登基的儀式。自古以來(lái),儀式、禮儀是重大活動(dòng)的標(biāo)配,既體現(xiàn)出莊重,是一種渲染,是一種對(duì)人心的滲透,又是一種昭告天下,讓師出有名。有時(shí),封建王朝的儀式會(huì)成為一種表面文章,有其形,不一定有其神,而成為服務(wù)于自己的統(tǒng)治的手段。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是關(guān)鍵。

        “受終于文祖”,正月上旬吉日在太廟舉行了盛大的禪位典禮。然后觀天,“在璇璣玉衡,以齊七政”,恭敬觀察北斗七星的運(yùn)行規(guī)律,排列七政,昭告上天,祭祀天地四時(shí),還有山川和諸神,又召見(jiàn)四方諸侯,將信圭頒發(fā)給他們,這樣算是流程初步告成。應(yīng)該講天地四時(shí)、山川、群神、四岳都考慮到了,何等莊重,但似乎少了百姓的參與,百姓或者只是旁觀。

        “歲二月,東巡守……”,第二年二月祭東岳泰山,五月南巡南岳衡山,八月巡西岳華山,十一月巡北岳恒山,基本上五岳祭祀巡視完畢。登高望遠(yuǎn),五岳已定,天下已定了。怪不得我們登山眺望常有一種王者氣概充盈心胸,或許這樣的感受來(lái)自先人的這種儀式。思想、文化往往來(lái)源于地理、歷史,有跡可循。

        “五載一巡守,群后四朝”,每五年進(jìn)行一次巡視,諸侯朝見(jiàn)天子,天子論功行賞,基本上也成為一種標(biāo)準(zhǔn)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