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孔子曰:“於呼①,哀哉!吾觀周道,幽、厲傷②之。吾舍魯何適矣?魯之郊、禘③,非禮也。周公其衰④矣。杞之郊也,禹也;宋之郊也,契也。是天子之事守⑤也。故天子祭天地,諸侯祭社稷?!?/p>
注釋
?、凫?wū)呼:同“嗚呼”,感嘆詞。
?、趥簲÷?,損壞。
③郊:天子在南郊祭天。禘:嫡系的子孫在太廟祭祀始祖。魯國既不是天子也不是嫡子之國,因此舉辦郊帝之祭是逾越天子的行為。
?、芩ィ核ヂ?,衰敗。
?、菔率兀鹤龇謨鹊氖虑椤?/p>
馬瑞光曰
“吾觀周道,幽、厲傷之”,孔子說,我觀察周朝治理之道,從周幽王與周厲王后就破壞得差不多了。歷史上的朝代都會有繁榮與低迷,也就有了朝代更迭。
“魯之郊、禘,非禮也。周公其衰矣。杞之郊也,禹也;宋之郊也,契也”,魯國在南郊祭天,在太廟祭祖,但這都不符合禮的規(guī)定。郊祭和禘祭事由天子才能做,魯與周的祖先相同,只有周天子才能行郊祭和禘祭。杞國國君是大禹的后代,宋國國君是契的后代,他們能夠行郊祭來祭拜先圣。實際上那個時候周朝已沒有那么強的掌控力了,孔子尊周禮,認為魯國的祭祀不合禮制。由此,孔子認為這時已經禮崩樂壞了。
“故天子祭天地,諸侯祭社稷”,天子應該祭祀天地,諸侯只能祭拜本國的土谷之神,不能祭天,這也是當時的規(guī)矩。
不知道周朝是否真如孔子所言的美好,我們也只能心中向往一下了。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局限性,身處其中的人可能都覺得是個圍城,覺得自己苦,別人要幸福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