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樂者,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。是故,其哀心感者,其聲噍①以殺;其樂心感者,其聲啴②以緩;其喜心感者,其聲發(fā)以散;其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;其敬心感者,其聲直以廉;其愛心感者,其聲和以柔。六者非性也,感于物而后動。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。故禮以道其志,樂以和其聲,政以一其行,刑以防其奸。禮樂刑政,其極一也,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
注釋
?、汆?jiào):急促。
?、趩?chǎn):寬舒。
馬瑞光曰
“樂者,音之所由生也,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”,進一步說明樂是由音而來的,而音又是因為人心對外界事物的感受而來的,是一種由外而內(nèi)生發(fā)出來的感受。后面進一步說明六種不同的聲音與人的感受的關(guān)系。
“其哀心感者,其聲噍以殺;其樂心感者,其聲啴以緩;其喜心感者,其聲發(fā)以散;其怒心感者,其聲粗以厲;其敬心感者,其聲直以廉;其愛心感者,其聲和以柔”,在悲傷、快樂、喜悅、憤怒、虔敬、愛慕之心的作用下,發(fā)出的聲音分別是急促低沉、徐緩寬舒、爽朗悠揚、粗啞嚴厲、直率廉正、和順柔美。心境不同,音樂不同,人心對音樂的感受往往與一個人的情緒相互影響,有點互為因果的意思。
最后總結(jié)道:“故禮以道其志,樂以和其聲,政以一其行,刑以防其奸。禮樂刑政,其極一也,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”用禮來引導(dǎo)人們心態(tài),樂來和順心聲,政來統(tǒng)一百姓言行,刑來防止有些人作亂。如此,百姓同心,社會安定,天下治理成功,這也就是王者之道了。實際上也就是儒法一體,結(jié)構(gòu)清晰,希望國泰民安,安居樂業(yè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