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故禮之不同也,不豐也,不殺也,所以持情而合危也。故圣王所以順,山者不使居川,不使渚者居中原,而弗敝也;用水、火、金、木,飲食必時;合男女、頒爵位,必當(dāng)年德,用民必順。故無水、旱、昆蟲之災(zāi),民無兇、饑、妖孽之疾。故天不愛其道,地不愛其寶,人不愛其情。故天降膏露①,地出醴泉,山出器車,河出馬圖,鳳凰、麒麟皆在郊棷②,龜、龍在宮沼,其余鳥獸之卵胎,皆可俯而窺也。則是無故,先王能修禮以達義,體信以達順,故此順之實也。
注釋
?、俑嗦叮河曷丁?/p>
?、诮紬?sǒu):郊外的草澤地區(qū)。
馬瑞光曰
“故禮之不同也,不豐也,不殺也,所以持情而合危也”,所以“禮”是有所不同的,不可增加,不可減少,基本上就是“真理”的樣子了,用來維持人的性情,同時保持警惕之心。也就是把“禮”確定下來,以規(guī)范人們,形成秩序。當(dāng)然這些禮基本上是圣賢制定的,很多是周禮。
“故圣王所以順,山者不使居川,不使渚者居中原,而弗敝也”,圣明君王可以讓天下和順,該住山里的住山里,該住水的里住水里,不去試圖破壞人們的生活習(xí)慣?;旧暇褪琼樚煲?,順其自然,各得其所的邏輯。如果真能如此,似乎是道家風(fēng)范了。接下來又講了很多規(guī)范,不能保證的是這些規(guī)范都符合人們的需要,更多的還是為了建立一種秩序。
“合男女、頒爵位,必當(dāng)年德,用民必順”,男娶女嫁要年齡相當(dāng),頒授爵位一定要與德行匹配,任用百姓要順應(yīng)民心,不誤農(nóng)時,這也是“禮”。如此,社會和諧,沒有什么災(zāi)禍?!肮侍觳粣燮涞?,地不愛其寶,人不愛其情”,所以上天會不吝惜道義,地不吝惜寶物,人不吝惜感情,如此,人間有道義,物產(chǎn)豐富,人人和睦。
“先王能修禮以達義,體信以達順,故此順之實也”,因為先王能夠修禮達義,誠信通達,當(dāng)然天下大順。進一步說明“禮”的價值與重要性,希望人們認(rèn)真遵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