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尚書·禮記》

      《尚書·禮記》學記(五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3-12閱讀量:568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大學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?!断拧芬蔻偃?,官其始也。入學,鼓,篋②,孫③其業(yè)也。夏、楚二物,收其威也。未卜禘不視學④,游其志也。時觀而弗語,存其心也。幼者聽而弗問,學不躐⑤等也。此七者,教之大倫也?!队洝吩唬骸胺矊W,官先事,士先志?!逼浯酥^乎!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僖?yì):學習,練習。

       ?、诤D(qiè):箱子一類的事物。

       ?、蹖O(xùn):恭順的樣子。

        ④視學:考察優(yōu)劣。

       ?、蒗?liè):超越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這一篇介紹了教育倫理大綱,共有七點,制定了標準與結構?!按髮W始教,皮弁祭菜,示敬道也。”這是第一條,大學在舉辦開學典禮的時候,非常有儀式感,穿著禮服,準備好祭品,先祭祀先賢,尊師重道,這是開始,既神圣,又是必須的流程。

        “《宵雅》肄三,官其始也”,講的是學生要吟誦《詩經(jīng)·小雅》中的《鹿鳴》《四牡》《皇皇者華》三首詩,并且確定讀書當官的目標。讀書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堅定當官侍君的志向,這是封建社會教育制度一直以來的傳統(tǒng)。

        “入學,鼓,篋,孫其業(yè)也。夏、楚二物,收其威也”,在入學的時候,教官擊鼓召集學生,讓大家打開書箱拿出書籍,使得學生對學業(yè)產(chǎn)生敬順之心,同時用夏、楚兩種教鞭處罰不聽話、不守規(guī)矩的學生,用以維持學習秩序。

        “未卜禘不視學,游其志也。時觀而弗語,存其心也”,天子、諸侯沒有通過占卜舉行祭祀前,不能去學校考察學生,讓學生自由備考,老師應觀察學生,而不是事事告訴學生應該如何做,讓他們自己用心思考,找到自己的愛好。這才是真正的育人,而非教化。

        “幼者聽而弗問,學不躐等也”,年幼的學生要注意聽講,不要隨意提問,因為學習不能逾越等級。到此,七條教之大論就介紹完了,但有些相互矛盾,一旦認為讀書是為了當官往往很難再存其心,這需要我們不斷思考來改進。

        “凡學,官先事,士先志”,在教學過程中,教師的責任首先在盡職,讀書人的責任首先在立志。讀書是志在當官,還是志在四方,抑或志在陶冶身心,封建社會的倫理沒有給予讀書人完全自由,封建禮教讓讀書人成為封建王朝的統(tǒng)治工具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