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何以知其然邪?夫弓、弩、畢、弋、機變之知多,則鳥亂于上矣;鉤餌、罔罟、罾笱① 之知多,則魚亂于水矣;削格②、羅落、置罘③ 之知多, 則獸亂于澤矣;知詐漸毒、頡滑堅白、解垢同異之變多,則俗惑于辯矣。 故天下每每大亂,罪在于好知。故天下皆知求其所不知,而莫知求其所已知者;皆知非其所不善,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,是以大亂。故上悖日月之明,下爍山川之精,中墮四時之施,惴耎④ 之蟲,肖翹⑤ 之物,莫不失其性。甚矣,夫好知之亂天下也!自三代以下者是已,舍夫種種之機而悅夫役役之佞,釋夫恬淡無為而悅夫啍啍⑥之意,啍啍已亂天下矣!
注釋
?、兕?zēng):用竿子支撐的形如傘狀的魚網(wǎng)。笱(gǒu):用作捕魚的竹籠。
②削格:用來支撐獸網(wǎng)的樁子。
③置罘(ǎn fú):捕獸的網(wǎng)。
?、茔仿X(zhuì ruǎn):蟲動的樣子,此處指附地而生的小蟲。
⑤肖翹:輕微的樣子,指飛在空中的小蟲。
⑥啍啍(zhūn):通“諄諄”,不停地說教的樣子。
老馬釋途
“故天下每每大亂,罪在于好知。”天下的大亂往往是因為人們追求智慧、技巧,這往往是問題的開始。 “皆知非其所不善,而莫知非其所已善者,是以大亂?!贝蠹叶疾毁澩J為不好的東西,而不會不贊同他認為好的東西,因為有是是非非了,天下也就大亂了。
而這一切都是圣人們定下的禮儀標準造成的,本沒有什么需要爭論的,本沒有什么是非曲直,是因為受人們的“啍啍已亂天下矣”,就是說是沒完的說教造成的。
莊子一直不認為人性中本就有陰暗狠毒,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圣人們造成的,把單純的老百姓弄復雜了,問題也就隨之而來了。
問題是莊子也“啍啍”半天,反對圣人們的禮儀標準本身也是一種標準,可能他自己也沒有料到,后世基本上也是把他當作圣人的。這對于莊子來講也是一種諷刺吧,不過也比較符合物極必反的邏輯。這就是人們所講的努力地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模樣,最終往往會和自己討厭的人在一起共度余生。看起來有些可笑,而這恰恰是我們最容易看到的世間百態(tài)??磥頉]有什么是真理,更多的還是在路上,所以大家都還有機會,加油努力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