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外篇·馬蹄(三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3-24閱讀量:32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夫馬,陸居則食草飲水,喜則交頸相靡,怒則分背相踶。馬知已此矣。夫加之以衡扼,齊之以月題,而馬知介倪、 扼、鷙曼、詭銜、竊轡①。故馬之知而能至盜者,伯樂之罪也。夫赫胥氏之時,民居不知所為, 行不知所之,含哺而熙②,鼓腹而游。民能以此矣!及至圣人,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,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,而民乃始踶跂好知,爭歸于利, 不可止也。此亦圣人之過也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俳槟?、 (yīn)扼、鷙(zhì)曼、詭銜、竊轡:都是指馬不聽使喚,詭計多端地進行反抗的狀態(tài)。 扼,曲著脖子想擺脫車軛。鷙曼,抵觸車幔。

       ?、谖酰和ā版摇?,游戲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進一步談伯樂之罪與圣人之過。 “夫馬,陸居則食草飲水,喜則交頸相靡,怒則分背相踶?!瘪R居于陸地吃草飲水,高興的時候大家摩擦脖頸, 生氣的時候則背對背互踢。這也就是馬的本性了,最后讓伯樂一折騰,反而令馬喪失本性,就是伯樂的罪過。

        “及至圣人,屈折禮樂以匡天下之形,縣跂仁義以慰天下之心,而民乃始踶跂好知,爭歸于利,不可止也?!边@實際是圣人的錯誤,因為圣人弄出什么禮樂來匡扶天下,結(jié)果是爭歸于利,停不下來。人們都以仁義為借口,行自私自利的事情。

        莊子認為這都是圣人們弄的禮仁等導(dǎo)致的結(jié)果,實際上這何嘗不是人與生俱來的東西,圣人只是試圖用禮樂去改變而已,只是沒有達到圣人們想要的效果,都是違反人性的做法。也包括了莊子的無為,因為這都是人的天性中所沒有的,所以問題還是出現(xiàn)在了對人性的判斷上。

        依人性而為,引導(dǎo)、驅(qū)動大家向善,不要試圖改變?nèi)诵浴m樔诵哉卟?,逆人性者亡,這應(yīng)該是問題的根本。

        如此,人真的還是很固執(zhí)的,都這么多年了,似乎改變極其微小。雖然科技進步了不少,社會變遷很多,人的情感、情緒依舊停留在過去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