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瞿鵲子問乎長梧子① 曰: “吾聞諸夫子②,圣人不從事于務,不就利,不違害,不喜求,不緣道,無謂有謂,有謂無謂,而游乎塵垢之外。夫子以為孟浪之言,而我以為妙道之行也。吾子以為奚若?”
長梧子曰:“是黃帝之所聽熒也,而丘也何足以知之!且女亦大早計, 見卵而求時夜,見彈而求鸮③ 炙。予嘗為女妄言之,女以妄聽之。奚旁日月,挾宇宙,為其吻合,置其滑涽④,以隸⑤ 相尊?眾人役役⑥,圣人愚芚⑦,參⑧萬歲而一成純。萬物盡然,而以是相蘊。
注釋
?、裒涅o子、長梧子:杜撰的人名。
?、诜蜃樱嚎鬃?,名丘,字仲尼,儒家創(chuàng)始人。
?、埯^(xiāo):一種肉質鮮美的鳥。
?、芑?gǔ)涽(hūn):淆亂昏暗。
?、蓦`:奴仆。
?、抟垡郏厚Y騖于是非之境。
⑦芚(chūn):渾然無所覺察的樣子。
⑧參:糅合。
老馬釋途
編了兩個人的人名,又通過對話來說明道理,對名利、對世俗有著一 種不屑,覺得超脫于世外好像才是圣人。
淳樸、自然才是大道,“萬物盡然,而以是相蘊”。萬物都是如此,互相促進,好像又不明就里,道可道就非常道了。 “圣人愚芚,參萬歲而一 成純?!笔ト丝瓷先ナ欠浅S掴g的,很多變化相互融合,渾然一體,原始的就是好的,去認識、去開發(fā)就會有問題,所以順其自然,無欲無求。
建議大家無欲、無為,而大家又喜歡作為,甚至成為英雄,這本身就是一種矛盾。即使知其理,大家仍然要作為,如此,與其教化,不如引導;與其批評,不如接受。
我發(fā)現(xiàn),先哲們基本上都是和人性較量的大師,并希望大家也這樣。 事實上,蕓蕓眾生,率性而為者多,修行為道者寡。
就像一個企業(yè),一個社會,我們必須承認存在碌碌之人,雖然我們都不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。如何讓普通人不普通,并且普遍不普通,需要驅動、引導,甚至控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