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陽子居① 見老聃,曰: “有人于此,向疾強梁②,物徹疏明③,學道不勌④。如是者,可比明王乎?”老聃曰: “是于圣人也,胥易技系⑤,勞形怵心⑥者也。且也虎豹之文⑦ 來田,猨狙之便、執(zhí)斄之狗來藉⑧。如是者, 可比明王乎?”陽子居蹴然曰:“敢問明王之治?!崩像踉唬骸懊魍踔危汗ιw天下而似不自己,化貸萬物而民弗恃;有莫舉名,使物自喜;立乎不測,而游于無有者也?!?/p>
注釋
?、訇栕泳樱号f注指楊朱,戰(zhàn)國時代倡導為我主義的哲學家。
②向疾:像回聲那樣迅疾敏捷。向,通作“響”,回聲。強梁:強干果決。這一 句是說遇事果決,行動極快。
?、蹚兀憾磸?。疏明:通達明敏。
④勌(juàn):“倦”字的異體。
⑤胥(xǔ):通作“謂”,智慧,這里指具有一定才智的小官吏。易:改,這里指供職辦事。系:系累。
⑥怵(chù)心:心里感到恐懼、害怕。
?、呶模杭y,這里指具有紋飾的皮毛。
?、嗒j狙(yuán jū):獼猴。便:便捷。斄(lí):狐貍。藉:用繩索拘系。
老馬釋途
陽子居與老子的一段對話,成為《應帝王》的一個章節(jié),對道家的思想與治國理念進一步明確。
在當時那個混亂的時代,追求無為、出世似乎也有道理,并且成為很多功成名就的人的修煉目標與追求的結(jié)果,所以好像有點不食人間煙火。
“明王之治:功蓋天下而似不自己,化貸萬物而民弗恃”。圣明的君主治國,功成名就又好像沒有干過什么,教化萬物與百姓好像也沒有做什么??偠灾?,無為是最好的大治。 “有莫舉名,使物自喜;立乎不測, 而游于無有者也。”功德無量,萬物各得其所,自己又高不可測,生活在虛空之中,也就是得道狀態(tài),超然世外,這就是賢明君主治理國家的標準。
群龍無首,實際上處處是首,無為而虛空往往實則是大為后的結(jié)果。 有為才能無為,無為也是有為。如果這樣理解的話,我們應該選擇有為的過程,才能到終點和老莊的無為會面。也不知這是否是老莊的本意,還是大多數(shù)人理解的一步到位的無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