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嘗試論之:世俗之所謂至知者,有不為大盜積者乎?所謂至圣者,有不為大盜守者乎?何以知其然邪?昔者龍逢斬,比干剖,萇弘胣①,子胥靡,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。故跖之徒問于跖曰: “盜亦有道乎?”跖曰:“何適而無有道邪?”夫妄意室中之藏,圣也;入先,勇也;出后,義也;知可否,知也;分均,仁也。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,天下未之有也?!庇墒怯^之,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,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。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,則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。故曰:唇竭而齒寒,魯酒薄而邯鄲圍,圣人生而大盜起。掊② 擊圣人,縱舍盜賊,而天下始治矣!
注釋
?、倜n(chǐ):剖腹刳腸。
?、谵?pǒu):打倒。
老馬釋途
“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,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。”不管是善人還是大盜,都是通曉圣人之道的。大盜也要具備五個條件:圣、勇、義、知、 仁,否則成為不了大盜。
只有“掊擊圣人,縱舍盜賊,而天下始治矣!”打倒圣人,把盜賊放了,天下也就安穩(wěn)了。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有圣人才造成的,回歸本身,無為而治,世界就美好了。
可能莊子也沒有想到,自己提倡打倒圣人卻被后世很多人奉為圣人, 真是有些諷刺了。關于圣人的很多內(nèi)容確實也有問題,因為很多的修煉本身是違背人性的,所以很多的要求大家也不會遵循,或者以遵循的名義在創(chuàng)造虛偽,以偉大的名義在實現(xiàn)自己的私心,以無欲的名義在完成欲望, 以利他的名義在完成自己的私欲。
如此,莊子的很多觀點也很有道理,本來是一個簡單的世界,因為人欲而復雜,所以提醒大家摒棄圣人之學,破除圣人之規(guī)。問題是大部分人需要規(guī)矩去依靠,沒有規(guī)矩,放飛自我,實際上比遵循圣人之道更加困難,這需要一個個獨立的靈魂。真正的自我獨立是太多人一輩子難以企及的,這和成為圣人之道的難度不相上下。
如此,莊子的思想是最早的自由主義、個人主義的萌芽。有意思,值得我們再去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