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上篇·道經(jīng)(三十七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17閱讀量:555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道常無為,而無不為。

        侯王若能守①之,萬物將自化②?;鳍郏釋㈡?zhèn)之以無名之樸④。 鎮(zhèn)之以無名之樸,夫?qū)⒉挥?。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正⑤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偈兀鹤裱?。

        ②自化:自己成長、變化。

        ③欲作:產(chǎn)生欲望。

       ?、軜悖盒稳荨暗馈钡馁|(zhì)樸。

       ?、菡喊捕ā?/p>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這是《道經(jīng)》的最后一章,并且把“道”落到了老子心中理想的社會,應(yīng)該是自然無為,順其自然,將會誕生安定祥和的社會。

        “道常無為,而無不為。”道常常無所作為,而無為就是無所不為。先把無為而治放在《道經(jīng)》的最后一章,講得清楚明了———無為而無不為。

        “侯王若能守之,萬物將自化?!本跞绻軌蜃袷剡@個規(guī)律,萬事萬物就可以自己孕育、孵化、生長了。如果產(chǎn)生了私欲,道也會震懾它。 “夫?qū)⒉挥?,總而言之,滅私欲、遵天道成了義務(wù)。

        “不欲以靜,天下將自正?!睂庫o而無私欲,天下將自然而然走向安定。老子再次告誡統(tǒng)治者最好的治理模式就是不治理,順其自然,無為而為。

        這可能成為中國哲學(xué)很重要的組成部分,但缺乏創(chuàng)新、嘗試的元素, 更多的是信守與穩(wěn)健,帶來了巨大好處的同時,也有巨大缺憾。

        發(fā)展是永恒,創(chuàng)新是永遠,但真的有很多改變發(fā)生嗎?是否也有很多事物根本沒有太大變化?這可能就是老子希望的“無為”吧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