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下篇·德經(jīng)(八十一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4閱讀量:44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信言①不美,美言②不信。

        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

        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 圣人不積,既以為人,己愈有;既以與人,己愈多。

        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為而不爭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傩叛裕赫鎸?shí)的話語。

       ?、诿姥裕喝A麗的言辭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最后一章,作為全書的總結(jié),提倡的仍是無為。老子最后強(qiáng)調(diào)信實(shí)、 納言、利民,不爭不辯,不積。

        可惜的是,這些思想與人性有違背之處,也就很難讓普通人接受,最后成為部分人的治世之道。

        “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”真話不好聽,好聽的話往往不是真話??磥砝献釉缫褏⑼福皇沁@往往和人的本性相悖,誰都喜歡聽好聽的話,自然也就喜歡聽假話了。

        “善者不辯,辯者不善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”善良的人不巧辯,巧辯的人不善良。智者不一定知識廣博,知識廣博的人未必是智者。大道至簡,本質(zhì)實(shí)際很簡單,復(fù)雜了往往離本質(zhì)也就遠(yuǎn)了。如此,人類歷史就是 一部追求本真,追求根本的歷史,是一部弘揚(yáng)人性中的善良的編年史,也是一部看盡人性中惡的編年史。善良得令人感動,丑陋得令人難以相信, 令人恐懼。一些人忙忙碌碌,為的只是“名利”二字罷了。如何懲惡揚(yáng)善成為大家共同的追求。承認(rèn)它,面對它,解決它,也成為很多人的共同夢想。只是自己的惡如何懲,自己的善如何揚(yáng),也就難逃這樣的規(guī)律。老子在這一點(diǎn)上選擇了出世、逃避。

        原因也很簡單,就像下面兩句描述的一樣,只是按照自己的邏輯,言行一致而已。

        “圣人不積,既以為人,己愈有;既以與人,己愈多?!笔ト瞬环e財(cái), 而是拿出來幫助別人,反而變得越來越富有;給予別人越多,自己愈多。 幫助了別人,一不小心也成就了自己。如此,天下大同,共同幸福。

        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為而不爭?!? “道”是對萬物有利無害的,圣人之道是幫助每一個人,而不爭名奪利。尊重天道,學(xué)習(xí)圣人之道,也就成為大家的共同選擇。

        糊里糊涂談完五千字,似解非解。只是覺得中國文化發(fā)展到如今的高度,《道德經(jīng)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,其蘊(yùn)含的思想對國家、社會、人民的影響甚大,值得我們?nèi)W(xué)習(xí)、體察、領(lǐng)悟。

        接下來開始學(xué)習(xí)《莊子》,老莊之道,一脈相承,且去了解了解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