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將欲歙①之,必固②張③ 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;將欲廢之,必固興之;將欲取之,必固與之。是謂 “微明”④。
柔弱勝剛強。
魚不可脫于淵,國之利器⑤不可以示⑥人。
注釋
①歙(xī):收斂。
?、诠蹋和ā肮谩保瑫呵?。
?、蹚垼簲U張。
?、芪⒚鳎何⒚钆c明通,隱微而顯明。
?、堇鳎轰J利的武器,這里指國家的賞罰和權謀。
⑥示:顯示,引申為炫耀。
老馬釋途
這一段在講一些規(guī)律,這似乎是《道經(jīng)》中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一部分內(nèi)容。 《道經(jīng)》的內(nèi)容或者直言道,或者講一些規(guī)律,或者講一些為人處事的規(guī)范與建議。
這一段實際上談的是物極必反,盛極而衰,否極泰來的道理。這實際上是老子思想中影響極為深遠的一個部分。
“將欲歙之,必固張之;將欲弱之,必固強之?!毕胍屓嘶蚴挛锸諗?,必先讓其擴張;將要讓人或事物弱小,必先讓其強大,這也就是物極必反的基本邏輯了。
“魚不可脫于淵,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?!濒~不可以離開深水,否則就可能面臨危險;國家也不能輕易地把懲罰的利器拿出來讓大家看,否則也就失去了震懾的作用了。就像一個領導者,把制約的手段太過明示,也就失去了制約的威力,隱而不發(fā)更有力量,發(fā)了也就失去威力了。
正反的事物,底部是相通的,適可而止、恰到好處成為我們一直的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