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古之真人,其狀義而不朋,若不足而不承;與乎其觚① 而不堅也,張乎其虛而不華也;邴邴② 乎其似喜乎,崔崔乎其不得已也!滀乎③ 進(jìn)我色也,與乎止我德也,廣乎其似世也,謷乎其未可制也,連乎其似好閉也, 悗乎④忘其言也。以刑為體,以禮為翼,以知為時,以德為循。以刑為體者,綽乎其殺也;以禮為翼者,所以行于世也;以知為時者,不得已于事也;以德為循者,言其與有足者至于丘也,而人真以為勤行者也。故其好之也一,其弗好之也一。其一也一,其不一也一。其一與天為徒,其不一與人為徒。天與人不相勝也,是之謂真人。
注釋
?、脔?gū):特立不群。
?、谮?bǐng)邴:欣喜的樣子
③滀(chù)乎:水聚起來的樣子,形容人容顏和悅而有光澤。
?、軔?mèn)乎:心不在焉的樣子。
老馬釋途
繼續(xù)談何為“真人”,基本上莊子算是給了一個標(biāo)準(zhǔn),非等閑之人可以企及。“其狀義而不朋,若不足而不承”。有所不足,嚴(yán)肅而不矜持。如此,“真人”并非完人。
如果人要達(dá)到如此境界,一定會經(jīng)歷很多,人本來就很難達(dá)到這個境界。
有一句很有價值:“以刑為體,以禮為翼,以知為時,以德為循”。刑法為體,禮儀為輔助,智慧在積累,道德來遵守規(guī)律,這樣似乎就完美了。這樣來看,老莊思想中也有法家、儒家思想的表述,關(guān)于各派思想的分類可能也是我們后人做出吧,只是各有側(cè)重,但也有不少交叉的部分, 只是我們很容易產(chǎn)生偏見,并愛憎分明,最后甚至走向極端。天下本一 家,只是不認(rèn)識而已。
“天與人不相勝也,是之謂真人?!弊匀缓腿瞬幌嗷α?,也就是天人合 一,也就是“真人”了。塵歸塵,土歸土,人歸人,天歸天,如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