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(nèi)篇·齊物論(十一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09閱讀量:463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故昔者堯問于舜曰:“我欲伐宗、膾、胥敖①,南面② 而不釋然,其故何也?”舜曰:“夫三子者,猶存乎蓬艾之間。若不釋然,何哉?昔者十日并出③,萬物皆照,而況德之進(jìn)乎日者乎!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僮?、膾、胥敖:三個小國的國名。

       ?、谀厦妫壕髋R朝。

       ?、凼詹⒊觯褐腹糯⒀灾惺畟€太陽一并出來的故事,借此比喻陽光普照到每 一個地方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接下來是一段對話,講的實際上還是物隨心動,實際上本質(zhì)沒有什么變化。堯問舜:“我想征伐三個小國,為什么每次臨朝自己老是放心不下呢?”原因是沒有釋然,并非事情本身如何,三個小國本身如何。

        舜的回答應(yīng)該讓堯釋然了:“你如此高的道德水準(zhǔn),不應(yīng)該這么擔(dān)心吧?”依此看來,大人物也有小心思,這應(yīng)該是常態(tài)吧。修身、修心應(yīng)該成為必須要做的事。

        心中有太陽,滿眼都是陽光;心中有烏云,滿眼都是黑暗。這也可能是最早的東方人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吧。

        本質(zhì)上都是一回事,就是道,齊論的觀點也就這樣再一次被證明。科技日新月異,確實有很多新的東西層出不窮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人性并沒有太多的變化。很多技術(shù)只不過是人性的反映而已,既有向善,亦有向惡,本與技術(shù)沒有太多干系,只是人性的映射罷了。

        如此,還是研究人吧,其他都是表面的東西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