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篇·逍遙游(七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7閱讀量:678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惠子謂莊子曰:“吾有大樹,人謂之樗①。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,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(guī)矩,立之涂,匠人不顧。今子之言,大而無用,眾所同去也?!?/p>

        莊子曰:“子獨不見貍狌乎?卑身而伏,以候敖者;東西跳梁,不辟高下;中于機辟,死于罔罟。今夫斄牛,其大若垂天之云。此能為大矣, 而不能執(zhí)鼠。今子有大樹,患其無用,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(xiāng),廣莫之野,彷徨乎無為其側,逍遙乎寢臥其下?不夭斤斧,物無害者,無所可用,安所困苦哉!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匍?chū):一種高大的落葉喬木,但木質粗劣不可用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這段莊子與惠子的對話,與上一段基本上談的是一個意思,只是對觀點進一步強調,到此《逍遙游》也就結尾了。奇思妙想,海闊天空,自由自在,心比天大,傳遞了一種自由自在的精神力量。

        惠子問莊子,有一棵樹太大不太好用,講了一堆大樹太大所帶來的問題,認為基本上就沒有什么用處了。莊子以野貓、黃鼠狼、牦牛為例子, 說明大有大的好,小有小的好。然后引申出對惠子的批評,竟然擔心這么大的樹沒有地方使用,何不“逍遙乎寢臥其下”?最起碼也不會帶來什么困苦呀。

        總之,在莊子眼里,一切皆有可能,關鍵看你看待它的角度。如此也就沒有什么壞事情,沒有什么無用之物了。精神的自由,心胸的寬闊,也就自然而然了。

        莊子對惠子講的話實際上就是對世人講的話,一切逍遙,一切自由, 關鍵是你看待萬事萬物的角度。這應該是中國早期的唯心思想之一,物極必反,最后產生逍遙、自由自在、無欲無求。相反的事情往往發(fā)生在同一 個事物上,或同一個人上,這似乎是必然。

        如此逍遙,也就離苦得樂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