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;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;自本自根,未有天地,自古以固存;神鬼神帝,生天生地;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,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,先天地生而不為久,長于上古而不為老。豨韋氏①得之,以挈②天地;伏戲氏得之,以襲③ 氣母;維斗得之,終古不忒④ ;日月得之,終古不息;堪壞⑤ 得之,以襲昆侖;馮夷得之,以游大川;肩吾得之,以處大山;黃帝⑥ 得之,以登云天;顓頊得之,以處玄宮;禺強得之,立乎北極;西王母⑦ 得之,坐乎少廣,莫知其始,莫知其終;彭祖得之,上及有虞,下及五伯⑧ ;傅說⑨ 得之,以相武丁,奄有天下,乘東維,騎箕尾,而比于列星。
注釋
?、儇g(xī)韋氏:傳說中的遠古時代的帝王。
?、陉?qiè):提挈,含有統(tǒng)領(lǐng)、駕馭的意思。
?、垡u:入。
?、苓?tè):差錯。
?、菘皦?pēi):傳說中人面獸身的昆侖山神。
⑥黃帝:即軒轅氏,傳說中的古代帝王,中原各族的始祖。
?、呶魍跄福汗糯裨捴械呐?,居于少廣山。
⑧五伯:舊指夏伯昆吾、殷伯大彭、豕韋、周伯齊桓、晉文。
?、岣嫡f(yuè):殷商時代的賢才,輔佐高宗武丁,成為武丁的相。
老馬釋途
這一段主要講清楚了什么是“道”,不像老子那么含蓄,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還是有進一步詳細說明與闡釋的空間的。
“夫道,有情有信,無為無形”,道是確確實實真實存在的,但又是無形的,看不著摸不著的,怎么才能找到它,下一句就講清楚了。 “可傳而不可受,可得而不可見?!笨梢愿兄?,道的確存在,但卻不能講出來, 講出來就不準確了;可以領(lǐng)悟卻不可看到,就有點兒形而上了,也就只能成為小眾的成果了。
不過話講回來,底層邏輯的東西本應該就是小眾,萬事萬物各司其職,大部分人的職責應該不在于此,讓所有人得道本身就是違背道的。
結(jié)論是,各有各的活法,各有各的道。既是爭論,又是進步的推動力,如此應該就可以釋懷了。人分上中下,貨有三等價,只是大家不認為自己是下,都是上不就可以了嗎?準確地講,都認為自己是上就可以了。
爭論就是人類歷史,話語權(quán)就是爭奪的本質(zhì),僅此而已,何必非要找到公認的道呢,或者就沒有公認一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