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(nèi)篇·應(yīng)帝王(六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3-17閱讀量:39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南海之帝為儵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①。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,渾沌待之甚善。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,曰:“人皆有七竅② 以視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?!比砧徱桓[,七日而渾沌死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儵(shū)、忽、渾沌,都是虛擬的名字,但用字也有寓意。 “儵”和“忽” 指急匆匆的樣子, “渾沌”指聚合不分的樣子,一指人為的,一指自然的,因此 “儵”“忽”寓指有為,而“渾沌”寓指無為。

       ?、谄吒[:人體頭部的七個孔穴,即兩眼、兩耳、兩鼻孔和嘴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南海之帝、北海之帝、中央之帝,老子能想出這樣的描述,文采確實過人,講了半天還是無為的邏輯。

        今天我發(fā)現(xiàn)一名曾經(jīng)的高管失信于人,以前竟然沒有發(fā)現(xiàn),給客戶、 公司造成損失,反思了半天,氣不打一處來。調(diào)整了半天,看來修煉還是太過淺薄,甭說中央之帝了,連腳尖都夠不著。

        同時醫(yī)生講我肝火太旺,如此還是與老莊的要求相距甚遠(yuǎn)。 “日鑿一 竅,七日而渾沌死。”本來中央之帝活得好好的,結(jié)果讓南海之帝、北海之帝用好意給滅掉了。一句話,無欲則剛,與其認(rèn)為在幫助別人,不如明確實際上是自己的私心,只是我們喜歡搶占道德制高點而已。

        騙人的人可惡,被騙的人實則同樣可惡,只是主動、被動而已。私念 一動自然有可乘之機(jī),所以,還是自己反省則好。

        人心難測,無欲則無禍,這樣講的話,莊子還是有他的道理的,只是世間幾人可以做到?

        用制度、規(guī)章去驅(qū)動人們向善,再加上教育,可能如此會有好的結(jié)果。萬事萬物,如此而已,因果而已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