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下篇·德經(jīng)(五十四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27閱讀量:449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善建者不拔①,善抱者不脫②,子孫祭祀不輟。

        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鄉(xiāng),其德乃長;修之于邦,其德乃豐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。故以身觀身,以家觀家, 以鄉(xiāng)觀鄉(xiāng),以邦觀邦,以天下觀天下。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?以此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侔危喊纬?。

        ②脫:脫離,松手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進一步說明修道者昌,背道者亡。 “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脫,子孫祭祀不輟?!鄙朴跇淞⑿拍畹娜瞬灰妆话纬朴趫允匦拍畹娜瞬蝗菀追艞壧颖堋Vv的都是樹立道,堅守道,實際上堅守信念,即可形成信仰,而這往往是力量的源泉。當然,只要子子孫孫循道而為,就會得到祭祀,不會停止。

        接下來,從五個方面來談用道修煉:修之于身,修之于家,修之于鄉(xiāng),修之于邦,修之于天下。那么結(jié)果是,不管對個人、家庭,還是鄉(xiāng)里、國家,或整個天下,都會德真、德余、德長、德豐、德普。德行會惠及每一個人,每一個單元。

        “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?以此。”老子問道:我是憑什么來了解世間萬物的規(guī)律的呢?靠的就是“五觀”,“故以身觀身,以家觀家,以鄉(xiāng)觀鄉(xiāng), 以邦觀邦,以天下觀天下”。以自己來對照別人,以自身來影響別人,大體也就是做好自己,影響其他。說明老子認為一定會道行天下。這里更多的是教化,以身作則,而不是制定規(guī)范,驅(qū)動所有人。由此,老子的《道德經(jīng)》還是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,而且搶占了道德高地,讓眾生仰望,想去攀登。反對刑法,是他的特點,也是他的不足之處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