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(nèi)篇·齊物論(十二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09閱讀量:375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嚙缺問乎王倪曰:“子知物之所同是乎?”曰:“吾惡乎知之!”“子知子之所不知邪?”曰:“吾惡乎知之!” “然則物無知邪?”曰:“吾惡乎知之!雖然,嘗試言之:庸詎知吾所謂知之非不知邪?庸詎知吾所謂不知之非知邪?且吾嘗試問乎女:民濕寢則腰疾偏死,① 然乎哉?木處則惴慄恂懼,猨猴然乎哉?三者孰知正處?民食芻豢②,麋③ 鹿食薦,蝍蛆④ 甘帶,鴟⑤鴉耆鼠,四者孰知正味?猨猵狙⑥ 以為雌,麋與鹿交,與魚游。 毛嬙麗姬⑦,人之所美也,魚見之深入,鳥見之高飛,麋鹿見之決驟。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?自我觀之,仁義之端,是非之涂,樊然淆亂,吾惡能知其辯!”

        嚙缺曰:“子不知利害,則至人固不知利害乎?”王倪曰:“至人神矣!大澤焚而不能熱,河漢沍而不能寒,疾雷破山、飄風(fēng)振海而不能驚。若然者,乘云氣,騎日月,而游乎四海之外。死生無變于己,而況利害之端乎!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冼?qiū):即泥鰍。

       ?、谄c(chú)豢(huàn):家畜。芻,吃草的動物,如牛、羊。豢,吃谷物的動物,如豬、狗。

       ?、埙?mí):一種食草的珍貴獸類,與鹿同科。

       ?、芪a(jí)蛆(jū):蜈蚣。

        ⑤鴟(chī):貓頭鷹。

       ?、蕺p(biān)狙(jū):一種類似猿猴的動物。

       ?、呙珛?qiáng)麗姬:古代兩位著名的美人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嚙缺與王倪都為上古時的賢人,未知的人物,王倪是嚙缺的老師,這部分內(nèi)容相當(dāng)于是師徒之間的一段對話。

        講的是大家雖然觀點各異,各有各的道理,但實際上未必都是本質(zhì), 延續(xù)莊子一貫的齊論思想?!白晕矣^之,仁義之端,是非之涂,樊然淆亂, 吾惡能知其辯!”也就是講,什么仁義呀,是非啊,太過復(fù)雜,也搞不清什么是本質(zhì)。暗示大家的觀點實際上都沒有什么依據(jù),全是一家之言。

        而真正的圣人,是不懼生死的,當(dāng)然也沒有什么名利心,也就是掌握道的人。暗示這應(yīng)該是我們追尋的方向,所謂的對錯探討都是偏見而已。

        這里給出了修煉的方向,但是有點異議。貶低對名利的追求,使得大家恥于談名利。如果有勇氣承認人對名利的追求,又有何不妥?為何將對名利的追求認為是品格低下的,缺乏道德的?這本身是否是對人性的忽略?從這個角度講,胸懷似乎不夠?qū)拸V,內(nèi)心不夠強大。難道無為不是為了為嗎?再想想!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