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老聃① 死,秦失② 吊之,三號而出。弟子曰:“非夫子之友邪?”曰: “然”。 “然則吊焉若此,可乎?”曰: “然。始也吾以為其人也,而今非也。向吾入而吊焉,有老者哭之,如哭其子;少者哭之,如哭其母。彼其所以會之,必有不蘄言而言,不蘄哭而哭者。是遁天倍情,忘其所受,古者謂之遁天之刑③。適④ 來,夫子⑤ 時也;適去,夫子順也。安時而處順, 哀樂不能入也,古者謂是帝之縣解。”
指窮于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。
注釋
?、倮像?dān):相傳即老子,楚人,姓李名耳。
?、谇厥?yì):又寫作“秦佚”,虛擬人物。
?、坌蹋阂?guī)范,道理。
?、苓m:正當(dāng)。
?、莘蜃樱褐咐像?。
老馬釋途
《養(yǎng)生主》的最后一段,秦失去悼念老子,只是哭了幾聲就走了,老子的弟子就問他:“像你這樣吊唁朋友可以嗎?”
秦失的回答基本上就是老莊哲學(xué),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,該來則來,該走則走,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何必矯情。 “適來,夫子時也;適去,夫子順也?!痹搧韯t來,該走則走,如此,應(yīng)該不需要任何情感。
“指窮于為薪,火傳也,不知其盡也?!被饡?,火種會傳下去。火是什么,無外乎是一個組織的人們;火種是什么,無外乎是文化與組織系統(tǒng)。無情難有文化,有情難免輕信于人,又可能會對組織系統(tǒng)造成所謂英雄主義的破壞,這本身是一種矛盾。
舊石器時代的情感人類,因此而繁衍;先進(jìn)的組織技術(shù)正在試圖與其平衡,使其不盡也。人性既是個孩童,又是個成年人,僅此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