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下篇·德經(jīng)(五十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25閱讀量:548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出生入死①。生之徒②,十有三③ 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動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④。

        蓋聞善攝生⑤ 者,陸行不遇兕⑥ 虎,入軍不被⑦ 甲兵;兕無所投其角, 虎無所用其爪,兵無所容其刃。夫何故?以其無死地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出生入死:出生和死亡,引申為離開了生存之后必然走向死亡。

       ?、谕剑褐惖娜恕?/p>

       ?、凼腥菏种?。

        ④生生之厚:奉養(yǎng)過厚、營養(yǎng)過剩。這里指生存的欲望過于強烈從而導(dǎo)致了弊病。

        ⑤攝生:養(yǎng)生,這里指養(yǎng)護(hù)生命。

       ?、拶?sì):犀牛一類的獨角野獸,這里泛指野獸。

        ⑦被:接觸,遭受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恰好,掌握度,應(yīng)該是老子推崇的,也深刻影響了我們的民族性格。 物極必反,所以不可極端,要恰到好處。

        就像出生入死,這是任何人的規(guī)律。 “生之徒,十有三;死之徒,十有三;人之生,動之于死地,亦十有三?!遍L壽的人,大概十之有三;短命的,大概十之有三;本可活得長久但卻走向死路的,也十之有三,原因就是過分追求長壽、保健、營養(yǎng),即“以其生生之厚”。講的還是要無為, 恰到好處,過猶不及。

        還有一種情況,“善攝生者”,指善于保護(hù)生命的人,一些猛獸等對他無法產(chǎn)生傷害,因為“其無死地”,就是講沒有進(jìn)入死亡的范圍。不死亡即活著,不敗即勝利,這才是順應(yīng)自然的正確方法。這就是個“度”的問題了,玄之又玄,不太好把握,只有少數(shù)人能把握好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