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三十輻①共一轂②,當其無,有車之用。
埏埴③以為器,當其無,有器之用。
鑿戶牖④以為室,當其無,有室之用。
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。
注釋
?、佥棧汗糯囕喼械哪緱l。古時候的車輪由三十根輻條構(gòu)成,這個數(shù)字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歷次,寓意為輪轉(zhuǎn)向前。
?、谳?gǔ):車輪中心的圓木,其中有圓孔,用來穿插車輻并連接車軸。
?、圹?shān)埴(zhí):攪拌泥土。
④戶牖(yǒu):門窗。
老馬釋途
“當其無,有車之用” “當其無,有器之用” “當其無,有室之用”, 因為有了無形的元素,車才能用,器皿才能盛放東西,房間才能擺放家具。
“故有之以為利,無之以為用”,講述的是有形與無形是相互依存的, 往往用有形的物體來制造無形的元素,在真正用的時候,似乎無形的價值更大。
實際上告訴人們,無從有來,有無依存,有無互生,互相促進,并且好像暗示一個人只有空無,才更能容下其他內(nèi)容,才是真正可能得道之人。有又從無來,虛無能到達有形。
問題是有無之間、黑白之間是否還有過渡,如此可能是三元,甚至多元的關(guān)系。這是一個交流,從這個角度講,《道德經(jīng)》講得太過簡單,當然,它也是基礎(chǔ)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