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上①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②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
上德無為,而無以為③ ;下德為之,而有以為。
上仁為之,而無以為;上義為之,而有以為。
上禮為之,而莫之應,則攘④臂而扔⑤之。
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。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。
前識者⑥,道之華,而愚之始。是以大丈夫處其厚⑦,不居其薄;處其實,不居其華。故去彼取此
注釋
?、偕希和瞥?,以之為上。
②下:貶抑,以之為下。
③無以為:無意作為,無所企圖。
?、苋粒荷斐?。
⑤扔:引,拽。
⑥前識者:有先見之明的人。
⑦處其厚:立身敦厚。
老馬釋途
從這一章開始講《德經(jīng)》,這是規(guī)律,道可道,非常道。德是人們依道而行,具體的行事與做法,有上下的區(qū)分,“上德”符合道。
“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。”真正有德之人不會去刻意修煉,而真正丟掉德行的人,不一定看得出來。講了標準,但沒有告訴大家路徑。
“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義,失義而后禮。”講的還是無為而為,失去道之后就會失去德,失去德之后就會失去愛,失去仁愛之后就會失去道義,失去道義之后就會失去禮儀。
“夫禮者,忠信之薄,而亂之首?!敝v的是禮儀,是忠誠信義缺乏的表現(xiàn),是禍亂產(chǎn)生的根源,因此,老子反對制定很多規(guī)則,想順其自然,不干涉就是最好的做法,不作為、不添麻煩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。
現(xiàn)實生活中,制定規(guī)則的好結果是使規(guī)則似無形、無用。老子講了最好的狀態(tài),但就是缺乏一些實現(xiàn)路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