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“且德厚信矼①,未達人氣;名聞不爭,未達人心。而強以仁義繩墨之言,術(shù)暴人之前者,是以人惡有其美也,命之曰菑② 人。菑人者,人必反菑之,若殆為人菑夫?且茍為悅賢而惡不肖,惡用而求有以異?若唯無詔,王公③必將乘人而斗其捷。而目將熒之,而色將平之,口將營之,容將形之,心且成之。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順始無窮,若殆以不信厚言,必死于暴人之前矣!
“且昔者桀④殺關(guān)龍逢,紂⑤ 殺王子比干,是皆修其身以下傴拊⑥ 人之民,以下拂其上者也,故其君因其修以擠之。是好名者也。昔者堯攻叢、 枝、胥敖⑦,禹攻有扈。國為虛厲,身為刑戳。其用兵不止,其求實無已。 是皆求名實者也,而獨不聞之乎?名實者,圣人之所不能勝也,而況若乎!雖然,若必有以也,嘗以語我來!”
注釋
?、傩懦M(kòng):信譽確實。
?、谇?zāi):同“災(zāi)”,災(zāi)害。
③王公:指衛(wèi)君。
④桀:夏朝最后一個國君,素以暴虐著稱于史。
?、菁q:商朝最后一個國君,史傳又一個暴君。
?、迋?yǔ)拊:曲身撫愛,指憐愛。
?、邊病⒅?、胥敖:帝堯時代的三個小國的國名。
老馬釋途
繼續(xù)對話,孔子告訴顏回,他這樣去衛(wèi)國并不會有什么價值,接下來講了一大堆道理,意思還是要順其自然。
不是說好心就可以辦好事,搞不好“必死于暴人之前矣”。然后拿夏桀殺死的關(guān)龍逢、商紂王殺死的比干舉例子,他們本身也是人才,注重修養(yǎng),也有愛國之心,但核心是他們也追逐名利,也沒有超脫。而后問顏回是怎么想的。
當(dāng)然,如果都這么想,什么也不干就是了,顯然這也是違背天性的, 連孔子本人都周游列國,講學(xué)育人,也參與治國。天下熙熙,皆為利來, 天下攘攘,皆為利往。
如此,老莊還是有些悲觀,把人性看透了也就無所事事了,問題是人的七情六欲又豈能消失。如此亂局,只會伴隨人們一直存在。
與其逆之,不如順之,適應(yīng)人性可適應(yīng)天下,這也是大部分人的選擇。再偉大的圣人也要經(jīng)歷這個過程,渾身煙火氣邁向清澈浩瀚未來,應(yīng)該才是正道,繼續(xù)折騰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