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篇·德充符(一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25閱讀量:452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魯有兀①者王駘,從之游者與仲尼相若。常季② 問于仲尼曰: “王駘, 兀者也。從之游者與夫子中分魯③。立不教,坐不議;虛而往,實而歸。 固④有不言之教,無形而心成者邪?是何人也?”仲尼曰:“夫子,圣人也, 丘也直⑤后而未往耳。丘將以為師,而況不若丘者乎!奚⑥ 假魯國!丘將引天下而與從之?!?/p>

        常季曰:“彼兀者也,而王先生,其與庸亦遠矣。若然者,其用心也獨若之何?”仲尼曰:“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與之變,雖天地覆墜,亦將不與之遺⑦。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,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。”常季曰:“何謂也?”仲尼曰:“自其異者視之,肝膽楚越也;自其同者視之,萬物皆一也。夫若然者,且不知耳目之所宜,而游心乎德之和;物視其所一而不見其所喪,視喪其足猶遺土也。”

        常季曰: “彼為己,以其知得其心,以其心得其常心⑧,物何為最之哉?”仲尼曰:“人莫鑒⑨ 于流水而鑒于止水,唯止能止眾止。受命于地, 唯松柏獨也正,在冬夏青青;受命于天,唯堯、舜獨也正,在萬物之首。幸能正生⑩,以正眾生。夫保始之征,不懼之實。勇士一人,雄入于九軍瑏瑡。將求名而能自要瑏瑢 者,而猶若是,而況官天地,府萬物,直寓六骸, 象耳目,一知之所知而心未嘗死者乎!彼且擇日而登假,人則從是也。彼且何肯以物為事乎!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儇#和ㄗ鳌摆敗?yuè),斷足的刑法。

        ②常季:魯國賢人,傳說為孔子弟子。

       ?、壑蟹拄敚涸隰攪椒?。

       ?、芄蹋贺M,表反問。

       ?、葜保和ㄗ鳌疤亍?,僅,只。

       ?、揶桑汉?。

       ?、哌z:失,指消亡。

       ?、喑P模河篮悴蛔兊乃枷?,即天道。

       ?、徼b:照看,審察。

       ?、庹杭凑?,指端正自己的心性。

        ?瑏瑡九軍:猶言千軍萬馬。九,非實數。

        ?瑏瑢自要:自我要求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從這章開始,進入了新的篇章《德充符》,來談道德。我發(fā)現這是眾多先哲都會談的話題,只是各自有自己的定義。老莊認為“道”為根本, 德為忘形、忘情,順其自然,而孔子顯然講的是禮義道德,大家各有理由而已。奇怪的是,這一章莊子講了很多與孔子對話的故事,不知道是出于什么考慮。

        這一段就是孔子與學生常季的對話,談的是一個無腳之人王駘的事情。常季認為此人不可為師,孔子糾正道: “連我都應該把他當成老師, ‘因為死生亦大矣,而不得與之變’。”看透生死之人應為圣人,了不起的人。

        “審乎無假而不與物遷,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。”因為王駘懂得無所依附而不跟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,不管如何變化、變遷,也可守住自己的宗旨、根本,這應該是老師。想起來覺得可笑,我們坐個飛機都害怕掉下來,開創(chuàng)一個新事物怕不成功,還是我們修行不夠啊。

        “夫保始之征,不懼之實。勇士一人,雄入于九軍。”能夠遵守最早的承諾,心中不懼,即使勇士一人也可挑戰(zhàn)九軍,如果連一只腳都害怕失去,還有什么是不害怕的呢?

        先哲們一直追求的還是解決人性中一些與生俱來的恐懼與期待,老莊認為一切要依“道”而為。萬物之靈的我們好像生來就帶有一身毛病,生活的過程無外乎是治病的過程,即使沒有病也可能被病覆蓋,所以應有為。老莊的觀點是順其自然,應無為,但寫了這么多,寫得這么好,還是為了某些東西的。

        就像一個企業(yè),不管現在取得多大的成就在歷史長河中都可忽略不計,但我們還是會為此爭斗不休、競爭不止。最后發(fā)現,活在世上都是要折騰的,有的是有意為之,有的是被迫為之。我發(fā)現我們的做法在變,技術在變,情緒的底層邏輯似乎沒有什么新奇,僅此而已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