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下篇·德經(jīng)(四十四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20閱讀量:43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①孰多②?得與亡③孰?、?

        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⑤亡。

        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貨:財物。

       ?、诙啵嘿F重。

       ?、弁觯菏?。

       ?、懿。河泻?。

       ?、莺瘢褐卮蟆?/p>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很顯然,這一段是對上一章的進一步說明,基本上否定了筆者認為的無為。老子首先問道:“名與身孰親?身與貨孰多?得與亡孰病?”名聲和生命相比哪一個更可親?生命與財富哪個更重要?得到名利與失去生命那個更有害處?這里并未給出結論,但實際上又給出了答案:生命更可親, 更重要,得利喪身更有害處。

        為此進行了說明,“甚愛必大費,多藏必厚亡”,過度追求喜歡的東西必然過度消耗,收藏過多的財物一定會有大禍災。講的是適可而止、物極必反的道理,難就難在何為“適”,這仍然是一個較為主觀的概念。

        最后給出了指導,“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長久”,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,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,這樣就可以長長久久。 似乎立于不敗之地了,不敗也就是常勝之境地了。

        知止、知足、不甚愛、不多藏,就可以天長地久。這實際是違背人的本性的,需要修煉,也就是講,每個人都需要修煉才能達到這個境界。但這是否不“無為”了呢?或許吧,無為就是最大的有所作為。

        以柔克剛,以靜制動,一副“我在終點等你”的大師氣概。想象得到老子氣定神閑、超然世外的形象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