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莊子》內(nèi)篇·齊物論(十四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2-10閱讀量:723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“予惡乎知說生之非惑邪!予惡乎知惡死之非弱喪① 而不知?dú)w者邪!麗②之姬,艾封人之子也。晉國之始得之也,涕泣沾襟,及其至于王所, 與王同筐床,食芻豢,而后悔其泣也。予惡乎知夫死者不悔其始之蘄生乎!夢飲酒者,旦而哭泣;夢哭泣者,旦而田獵。

        方其夢也,不知其夢也。夢之中又占其夢焉,覺而后知其夢也。且有大覺而后知此其大夢也,而愚者自以為覺,竊竊然知之。君乎,牧③ 乎, 固哉!丘也與女,皆夢也;予謂女夢,亦夢也。是其言也,其名為吊詭④。 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,知其解者,是旦暮遇之也!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弱喪:從小流浪異鄉(xiāng)。

        ②麗:麗戎,春秋時的小國。

       ?、勰粒耗练颍杆^卑賤的人。

       ?、艿踉帲汗之悺5?,至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莊子進(jìn)一步反問:什么是好事?什么是壞事?什么是真實(shí)?什么是夢境?現(xiàn)實(shí)中確實(shí)難以回答,因?yàn)樗鼈兇_實(shí)可以相互轉(zhuǎn)化,關(guān)鍵看放到什么樣的時間跨度看,只是可惜大部分人悟不出其中道理。

        “萬世之后而一遇大圣,知其解者,是旦暮遇之也!”萬代后,如果有 一位大圣人能悟出這其中道理,應(yīng)該也是偶然事件。說白了,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
        就像一個人一樣,面對一件特別糾結(jié)的事情,放到當(dāng)下確實(shí)糾結(jié),一 年后可能就不糾結(jié)了,變成一件小事了;放到一輩子來看,可能本人都不會記得這件事情。甚至不好的事情,可能就變成了一件大好事的轉(zhuǎn)折點(diǎn)或契機(jī)。而放到人類社會中,這根本不會留下什么痕跡。把時間拉長來看的話,就難分什么好與壞、真與假了。

        時間可以改變一切,老莊一直在終點(diǎn)等我們,只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 難免著急,這可能也是個問題吧。除非生死本一物,情況或許就不同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