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道德經(jīng)》下篇·德經(jīng)(八十章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1-13閱讀量:47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小國寡民。使①有什伯② 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(yuǎn)徙。雖有舟輿, 無所乘之;雖有甲兵,無所陳③之。使民復(fù)結(jié)繩④而用之。

        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。鄰國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不相往來。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使:即使。

        ②什伯:古代兵制,十人為什,百人為伯,因此用什伯泛指軍隊基礎(chǔ)隊伍。

       ?、坳悾和ā瓣嚒?,列陣。

       ?、芙Y(jié)繩:古代結(jié)繩記事,這里引申為返璞歸真。

        老馬釋途

        一幅和諧國家的畫面,在老子筆下開始出現(xiàn)。“小國寡民”“雞犬之聲相聞,民至老死不相往來”,不管是什么行為總有問題,干脆選擇無為, 形成小國,少人民,互相聽到對方的雞犬之聲,但互不干涉,各忙各的, 自給自足、自力更生的思想也就這樣開始形成了。

        “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,使民重死而不遠(yuǎn)徙。雖有舟輿,無所乘之;雖有甲兵,無所陳之?!庇写?、車輛、兵器,但都不使用。有點兒原始社會的味道,如此,我們現(xiàn)在的所有行為都是多余的折騰了。

        “甘其食,美其服,安其居,樂其俗?!睙o為的結(jié)果就是老百姓有吃、 有穿、有住、有禮,安居樂業(yè),清心寡欲,天下太平,也就是老子心目中的盛世了。

        顯然社會的實際發(fā)展與老子的理想相差甚大,當(dāng)然也不排除未來大家會明白、接受那樣的社會,老子可能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,也就早早出世了。

        面對人性的惡與不足,利用之,引導(dǎo)之,使其走向每一個人的善良之處,引領(lǐng)社會走向至善,天下大同,才是根本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