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十四 · 盡心下(10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5-03-01閱讀量:273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孟子曰:“養(yǎng)心莫善于寡①欲。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焉者,寡矣;其為人也多欲,雖有存焉者,寡矣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俟眩荷?,缺少的意思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養(yǎng)心莫善于寡欲”,孟子認為修養(yǎng)身心最好的辦法是減少自己的欲望,也就是寡欲,這和老子的思想頗為相似。如此看來先賢雖然各有各的觀點,在某些方面思想相同也是常見的。只是孟子與老子又有所不同,孟子只是說清心寡欲,老子甚至要禁欲了。

        “其為人也寡欲,雖有不存焉者,寡矣”,人的欲望少了,雖然有一些善會失去,但并不會失去太多。講白了,寡欲也是有壞處的,只是好處更多一些。難點實際上關(guān)鍵在寡的程度,應(yīng)該是因人而異,因事因時而異,并不是“禁欲”。就像我們在企業(yè)里,要明白自己擅長什么,應(yīng)該做什么,控制好自己的欲望,不可分散精力,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事情,放棄無效的社交,集中于核心要務(wù),這應(yīng)該也算是一種寡欲。但人性中的喜新厭舊特點往往讓我們很難寡欲,難的是寡,容易的是貪。

        “其為人也多欲,雖有存焉者,寡矣”,如果一個人的欲望很多,即使有些善性,那保留下來的也不會多。物極必反,適度最好,過少、過多應(yīng)該都不是良好狀態(tài)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