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·第十一章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1-28閱讀量:464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素隱行怪①,后世有述②焉,吾弗為之矣。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③矣。君子依乎中庸,遁世不見④知而不悔,唯圣者能之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偎兀焊鶕?jù)《漢書》里的記載,應該解釋為“索”,意思是探索。隱:隱僻。怪:怪異。

        ②述:記述的意思。

        ③已:停止。

       ?、芤娭罕恢R姡罕?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進一步說明中庸不易,“君子遵道而行,半途而廢,吾弗能已矣”,有德行的人依道而行,遵守“中和”,往往半途而廢,很難堅持到底。

        “君子依乎中庸,遁世不見知而不悔,唯圣者能之”,真正的君子遵依“中和”,即使是默默無聞,不被人們所知曉,也不會后悔。只有少數(shù)人才能做到這點。

        看來孔子也清楚,“中和”之道就是圣人之道,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。這本身就是放到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去思考的問題,并非用個人一生的長度來衡量的,所以自然大家會有不同的選擇。

        從一個組織來講,關(guān)鍵還是了解大家的真正需求,去激發(fā)并加以引導,這才是組織成功的關(guān)鍵。兩個小朋友會因為一塊水果糖而大打出手,隨著年齡增大,沒有兩個大人會為了一塊水果糖打架,大家都覺得那很可笑,但如果是為了幾百萬元,或者為了臉面,打得頭破血流的不在少數(shù)。當人們將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,好像這些又都無所謂了。

        什么沒有變?爭奪沒有變。什么變了?爭奪的程度有所變化而已。如此,組織的生命與輝煌自然也就注定了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