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·第八章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1-26閱讀量:56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回①之為人也,擇乎中庸,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②而弗失之矣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回:指求學于孔子門下的學生顏回。

        ②拳拳服膺:牢牢地記掛在心里。拳拳:牢握但不舍的樣子,可以引申為懇切。服:放置。膺:胸口的意思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孔子樹立的一個榜樣叫顏回,認為他“擇乎中庸,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”。顏回將中庸作為處世之道,并且很受益,所以中庸成為他一生的標準。實際上是用利益來引導人們要中庸,如此,似乎孔子又承認“受益”是人們行為的原動力。

        看得出來,孔子也很著急,想辦法說服大家,教化大家,實際上還是比較困難的。曾經(jīng)和一個管理層交流做事的順序,建議他先難后易,發(fā)現(xiàn)他喜歡先易后難。事后思考,覺得他挺可愛。人和人的認知是不同的,非要統(tǒng)一,難度極大,往往不得不又是鼓勵,又是逼迫。實際上非常簡單,別人關注更多的還是利益,道理講多了,反而會適得其反。你認為是諄諄教導,他卻認為是喋喋不休;你認為是掏心掏肺,他認為是神經(jīng)有病。

        當然,不同的組織,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追求,也不能簡單地一以概之,還是要適合當下。過與不及均不適合,還是“中和”是正解,如此,怪不得孔子是圣人呢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