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·第十四章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1-29閱讀量:508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君子素其位①而行,不愿乎其外。

        素富貴,行乎富貴;素貧賤,行乎貧賤:素夷狄②,行乎夷狄;素患難,行乎患難。君子無入③而不自得焉。在上位,不陵④下;在下位,不援⑤上。正己而不求于人,則無怨。上不怨天,下不尤⑥人。

        故君子居易⑦以俟命⑧,小人行險以僥幸。子曰:“射⑨有似乎君子,失諸正鵠⑩,反求諸其身。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?、偎仄湮唬簩τ诂F(xiàn)在所處的地位感到滿足,安于現(xiàn)狀。素:平素。

       ?、谝模褐笘|方的部族。狄:指西方的部族。兩個詞語泛指當時的少數(shù)民族。

       ?、蹮o入:無論處于什么情況下。入:處于。

       ?、芰辏浩畚辍?/p>

       ?、菰号试?,本義是抓著東西往上爬,引申為依靠有權有勢的人往上爬。

       ?、抻龋罕г?。

        ⑦居易:居于平安的地位,其實也是安居現(xiàn)狀的意思。

        ⑧俟(sì)命:等待天命。

       ?、嵘洌褐干浼?。

        ⑩正鵠:均指箭靶的中心圓圈,畫在布上的叫正,畫在皮上的叫鵠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君子素其位而行,不愿乎其外”,君子會知足常樂,在自己應該的位置,不會生出非分之想?!吧喜辉固?,下不尤人”,安分守己,積極面對一切問題,更多的是適應世界,而不是改變世界,更非創(chuàng)造世界。“反求諸其身”,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是自己,既可奮斗,又缺乏一種真正的顛覆的決心,形成了一種矛盾的共存。

        試想,如果能朝著美好不斷突破、創(chuàng)新,是否就會力量無窮呢?這也確實成為很多組織的目標與行動。

        發(fā)現(xiàn)這種文化對于有冒險精神的企業(yè)似乎有些不友好,它讓改變規(guī)則變得困難,實際上的適可而止、安于本分沒有被正確利用。如此,還是“中和”為上,只是我們很多人理解錯了,“中和”不是不創(chuàng)新,而是創(chuàng)新適可而止。如此解釋也挺有意思的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