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滕定公①薨,世子謂然友②曰:“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宋,于心終不忘。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③,吾欲使子問于孟子,然后行事?!?/p>
然友之鄒問于孟子④。
孟子曰:“不亦善乎 ! 親喪,固所自盡⑤也。曾子曰⑥:‘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,可謂孝矣。' 諸侯之禮,吾未之學也⑦。雖然,吾嘗聞之矣。三年之喪,齊疏之服⑧,飦粥⑨之食,自天子達于庶人,三代共之?!?/p>
然友反命,定為三年之喪。父兄百官皆不欲,曰:“吾宗國⑩魯先君莫之行,吾先君亦莫之行也,至于子之身而反之,不可。且《志》?曰:‘喪祭從先祖。'” 曰:“吾有所受之也。”
謂然友曰:“吾他日未嘗學問,好馳馬試劍。今也父兄百官不我足也,恐其不能盡于大事,子為我問孟子?!?/p>
然友復之鄒問孟子。孟子曰:“然,不可以他求者也??鬃釉唬骸埃犛谮T?,歠?粥,面深墨,即位而哭,百官有司莫敢不哀,先之也。' 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君子之德,風也;小人之德,草也。草尚之風,必偃。是在世子。”
然友反命。世子曰:“然,是誠在我?!蔽逶戮訌],未有命戒。百官族人可,謂曰知。及至葬,四方來觀之。顏色之戚,哭泣之哀,吊者大悅。
注釋
?、匐ü?hōng):滕定公去世。滕定公,滕文公的父親。薨,諸侯去世叫做薨。
?、谌挥眩弘墓睦蠋?。
?、鄞蠊剩褐卮笞児?,這里是對父親去世的委婉說法。
④然友之鄒問于孟子:孟子當時在鄒,鄒離滕不遠,故而可以問詢之后行事。
⑤親喪,固所自盡也:本自《論語·子張》,曾子語“吾聞諸夫子,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親喪乎”。自盡,傾盡心力。
?、拊釉唬哼@是《論語·為政》中孔子所說的話。這里說是曾子的言語,恐怕是另有根據(jù)。
?、呶嵛粗畬W也:吾未學之也,我沒有學過。
?、帻R(zī)疏之服:粗布制成的縫邊喪服。古代喪服種類很多,根據(jù)與死者的親疏關系而定,這里泛指應穿的喪服。齊,縫邊。疏,粗布。
⑨飦(zhān):稠。
?、庾趪和诘膰?。
?《志》:是古代記載國家大事的書。
?冢宰:輔助國君的人,相當于后來的宰相。
?歠(chuò)粥:喝粥。歠,飲。
馬瑞光曰
“生,事之以禮;死,葬之以禮,祭之以禮,可謂孝矣”,長輩活著的時候,以禮相待,尊重他們,服侍他們,父母死后,按照禮節(jié)安葬他們,祭祀他們,這就叫孝。一直探討的是如何才叫孝,為此然有去問孟子,孟子引用曾子的話,總結得簡單且到位。百姓如此盡孝,對于太子來講,更應如此,做出表率,上行下效,而不是非要制定什么政策去作出規(guī)定,典型的以德服人。
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”,領導們喜歡什么,下邊的人就會更加喜歡,也就是上行下效。企業(yè)中所有的問題的根源在主席臺上的人,甚至基本上在前三排的人。
原因很簡單,“君子之德,風也;小人之德,草也。草尚之風,必偃”,尊貴的人的德行就像風一樣,卑微的人德行就像草一樣,草上有風經(jīng)過,草必倒之。如此看來,居上者德為先,自然上行下效,人人皆可為善,這也是孟子一直認為的。
今日分享:合作
今天談一下合作,人和人之間,組織和組織之間,人和組織之間,合作是常態(tài),但是我們會發(fā)現(xiàn),有的人很善于合作,有的人只善于自己干活。實際上合作是一種能力,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能力和力量都是有限的,只有具備合作能力、整合能力,這個人、這個組織才會更有發(fā)展?jié)摿Α?/p>
為什么合作能力在不同的組織和不同的個人之間差別很大呢?它的本質到底是什么?
合作能力本質上就是為別人創(chuàng)造價值的能力,也就是我們所講的要利他,幫助別人創(chuàng)造價值,給別人好處,別人自然也會為你創(chuàng)造價值,自然愿意和你合作。當然在這個過程中,自己也會獲得價值,那就是我們講的雙贏,多方合作的多贏。但合作往往難在什么地方呢?
這個所謂贏,很多時候未必能同時發(fā)生,有誰先誰后的問題,能不能讓合作伙伴先贏自己后贏呢?再者,能不能讓合作伙伴多贏一點,自己少贏一點呢?不患寡而患不均,很多時候,人們覺得你比我多我就不開心,我比你多我就好開心。真正的合作能力是能夠把眼光放長遠一點,能讓別人多贏一點,自己少贏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