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子曰:“天下國家可均①也,爵祿可辭②也,白刃可蹈③也,中庸不可能也?!?/p>
注釋
?、倬杭雌剑梢越忉尀橹卫?。
?、诰簦壕粑弧5摚汗倮舻男劫?。辭:放棄。
?、鄣福禾ぁ?/p>
馬瑞光曰
這里有些抱怨的成分,看來“中和”確實有難度,孔子也頗為頭疼,所以才感嘆:天下國家可均也,爵祿可辭也,白刃可蹈也,中庸不可能也。天下可以治理,可以不要高官厚祿,甚至刀刃也不可怕,但是要做到中庸比這些還要困難。這真是我們想象不到的。
修身難于治國、平天下,既然知道如此,為什么儒家還要弘揚“中和”呢?顯然是為了說明“中和”的重要性,從這個角度講,也算是提醒大家吧。
具體到每一個人去修行“中和”,顯然是不可行的,只有優(yōu)秀、特別的人才可能。當然也算是立了一個榜樣,這也是儒家的一貫做法。但換句話講,每一個人都具備可能性,似乎又留有希望。
在實際的經(jīng)營管理中,發(fā)現(xiàn)大部分人是很普通的,對他們要求太高似乎不妥,更多的還是要適可而止,發(fā)揮每一個人的優(yōu)勢,形成分工協(xié)作,才有達到目的的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