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筆記:學大學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中庸·第十三章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1-29閱讀量:445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子曰:“道不遠人。人之為道而遠人,不可以為道。

        “《詩》云:‘伐柯伐柯,其則不遠?!賵?zhí)柯以伐柯,睨②而視之,猶以為遠。故君子以人治人。改而止。忠恕違道③不遠,施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。

        “君子之道四,丘未能一焉:所求乎子以事父,未能也;所求乎臣以事君,未能也;所求乎弟以事兄,未能也;所求乎朋友先施之,未能也。庸④德之行,庸言之謹。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,有余不敢盡。言顧行,行顧言,君子胡不慥慥⑤爾?”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伐柯伐柯,其則不遠:出自《詩經(jīng)·豳風·伐柯》。伐柯:砍削斧柄??拢焊?。則:法則,這里指的是斧柄的式樣。

       ?、陧盒币?。

        ③違道:離道。違:偏離。

       ?、苡梗浩匠?。

       ?、莺涸趺吹囊馑肌V(zào)性:忠厚誠實的樣子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今天突然有一種感覺,自己這幾年進步不大,學到此處,似乎明白了原因。這幾年太多的心思放在事上了,自身的心智、心力及心胸似乎變化不大,對人研究太少,對人性了解得少,與自己對話太少。經(jīng)過兩年多的學哲學的沉淀,突然有了這種頓悟,竊喜了一把。

        道不可須臾離的基本條件是不能遠離人。離開人談道,離開人性談事情,顯得頗為淺薄。人性中對至善的追求,對光明的渴望是永恒的,對名利的追求是普遍的。一群優(yōu)秀的人或一個優(yōu)秀的組織,應該有光明的前景,這是關(guān)鍵時刻的力量源泉。名利的平常性設(shè)計是對光明未來的不斷深信不疑,當然,也有偶爾的偏移,沒有名利的不斷確認,光明未來也會成為虛偽。

        “道不遠人。人之為道而遠人,不可以為道”,道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的,如果人們在修道過程中遠離人,那么就遠離道了。

        但是人無完人,忠恕之道是基礎(chǔ),“施諸己而不愿,亦勿施于人”,自己不愿意的事情,不要讓別人接受,做好自己應該做好的事情才是關(guān)鍵?!把灶櫺校蓄櫻浴?,言行要一致,不可不誠實,不可走極端,應“中和”。需要未來,需要名利,但要恰到好處,不可極端,應“中庸”。極致的快樂與痛苦也就都沒有了,平平淡淡才是真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