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文
孟子曰:“以力假①仁者霸,霸必有大國。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②大。湯以七十里,文王以百里。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③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,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。《詩》云④:‘自西自東,自南自北,無思不服⑤。’此之謂也。”
注釋
?、偌伲航瑁瑧{借。
?、诖旱却隇橐揽?。
?、圪牐撼渥?。
④《詩》云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文王有聲》。
?、菟迹褐~,無義。
馬瑞光曰
“以力假仁者霸,霸必有大國。以德行仁者王,王不待大”,依靠實力而假借仁義稱霸,一定需要憑借強大的國力才能完成,用仁義道德來讓天下歸附,不需要強大的國家作為基礎(chǔ)。也就是講,行霸道靠實力,行王道靠仁政,孰高孰低一目了然,也就是流傳至今的以德服人。
“以力服人者,非心服也,力不贍也;以德服人者,中心悅而誠服也”,用實力讓別人臣服,并非心服,只是口服,是因為實力暫時不足而已,如實力充足,則立馬會心口都不服了;用道德仁政服人,人們心服口服,才是真正的歸服。
最后,孟子用夫子舉例,“自西自東,自南自北,無思不服”,東南西北的人都心悅誠服,當(dāng)然緣于夫子的德行。
采取霸道還是王道,一直以來在不同的階段、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依據(jù),更多的是該霸道時霸道,可以迅猛發(fā)展,該王道時王道,可以穩(wěn)如泰山。菩薩心腸,雷霆手段,才是真正的王者。霸道過了,容易張狂,死路一條;王道過了,可能佛系,喪失機會。恰到好處,實事求是,好像更有道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