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哲學(xué)筆記:學(xué)大學(xué)·中庸·孟子》

      孟子·卷三 · 公孫丑上(4)

      更新時間:2024-12-20閱讀量:346

        原文

        孟子曰:“仁則榮,不仁則辱;今惡辱而居不仁,是猶惡濕而居下也。如惡之,莫如貴德而尊士,賢者在位,能者在職。國家閑暇①,及是時,明其政刑。雖大國,必畏之矣?!对姟吩脾冢骸盛厶熘搓幱辏瑥乇松M立?,綢繆牖戶⑤。今此下民⑥,或敢侮予?’孔子曰:‘為此詩者,其知道乎 ! 能治其國家,誰敢侮之?’今國家閑暇,及是時,般樂怠敖⑦,是自求禍也。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?!对姟吩脾啵骸姥耘涿?,自求多福?!短住发庠唬骸熳髂?,猶可違? ;自作孽,不可活??!酥^也?!?/p>

        注釋

        ①閑暇:指國家安定無內(nèi)憂外患。

        ②《詩》云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豳風(fēng)·鴟鸮》。

        ③迨(dài):趁著。

        ④徹:剝?nèi)?。桑?dù):桑樹根;土同“杜”,東齊方言說“根”為“杜”。

       ?、菥I繆(móu):纏結(jié)。牖(yǒu):窗子;戶:門。

       ?、尴旅瘢好窳x同“人”。這里的詩句是以鴟鸮的口吻敘述,其巢在上,所以稱人為“下民”。

       ?、甙?pán):樂。?。旱∏?。敖:同“邀”,指出游。

        ⑧《詩》云:引自《詩經(jīng)·大雅·文王》。

        ⑨永:長久;言:語助詞,無義;配:合;命:天命。

       ?、狻短住罚骸渡袝分械囊黄?。

        ?違:避。

        ?活:“逭”(huàn)的借字,“逃”的意思。

        馬瑞光曰

        “孟子曰:‘仁則榮,不仁則辱’”,孟子認(rèn)為仁就可以得到榮耀,不然就會得到羞辱。還是在告誡大家要仁義,只是很多人未必理解仁義的含義,因?yàn)檫@里并沒有解剖得那么清楚,更多的是仁者見仁,智者見智。兩位吵得不可開交,都認(rèn)為自己是仁義的代表。

        如果厭惡羞辱,“莫如貴德而尊士,賢者在位,能者在職”,就要尊敬德性,尊敬士人,有德行的人管理國家,能干的人擔(dān)任一定的官職,能治理國家,誰敢辱之?如果這樣好好治理國家,沒有誰敢欺負(fù)我們,真正的禍?zhǔn)聦?shí)際上都是自找的,也就是“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”,禍福全是自己得來,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。

        “永言配命,自求多福”,如果一直按天命、天理行事,自然會尋求到更多的幸福。所以孟子最后總結(jié)出了千古名句:“天作孽,猶可違;自作孽,不可活”,上天降下的災(zāi)禍?zhǔn)强梢远汩_的,自己招來的災(zāi)禍?zhǔn)遣豢梢蕴用摰?。告誡人們要仁義,要善良,要集浩然之氣。這些內(nèi)容深刻影響了我們的認(rèn)知,一直延續(xù)到今天,在大的方向上,人們并沒有什么分歧,只是在理解和應(yīng)用上千差萬別。

      目錄

      ×